贵州村超的每一场热闹赛事背后,不仅有球员的拼搏、观众的热情,更有各行各业村超志愿者团队的有序支撑。近期,古州镇组建了由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村超志愿者队伍,分布在赛场、高速口、广场、河岸等多个点位高效服务,为村超赛事保驾护航。
一是精准施策,探索多元管理模式。面对多元的志愿者构成与分散的服务场景,探索出“分类分组+动态调度”的管理框架。按服务场景划分“赛场执勤组”“交通指引组”“广场服务组”“防溺维稳组”;再根据志愿者特长分配岗位——大学生青年思维活跃,多安排在需要沟通引导的岗位;社区工作人员熟悉乡土人情,负责衔接村民需求与游客服务;水性好、熟悉河段水域情况的志愿者安排在水流湍急、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域附近;政府工作人员则参与村超现场的秩序维护。同时搭建“线上+线下”调度体系:赛前通过视频号、公众号、微信群发布岗位清单与服务规范,赛中安排专人巡查各点位,遇突发情况(如高速口游客激增、赛场观众身体不适),可实时调配备勤志愿者支援,确保服务“不断档”。
二是审时度势,看清优势与短板。通过选拔大量暑期大学生作为决赛志愿者的主力军,既为村超赛事增添了新媒体宣传的主力军,又能满足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长的需求。但是,临时调度存在“滞后性”,赛事高峰期部分热门点位(如赛场入口)常出现短时间人手紧张,需依赖志愿者“主动补位”;长效留存机制待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寒暑假离校后,队伍面临“季节性缺人”,重新组织培训需耗费额外精力。
三是优化方向,提升队伍活力。通过各村摸排建立“应急志愿者储备库”,吸纳本地商户、返乡青年加入,应对突发需求。针对大学生志愿者,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践学分认定”机制,吸引他们假期持续参与,让村超“红马甲”队伍既能“招之即来”,更能“长期留存”。(古州镇人民政府 :赵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