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从“管理”到“治理”:乡村振兴中的基层工作转型
时间 :   2025-09-09 22: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许芯茹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往往是思维模式的固化。许多村干部习惯了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却忽视了群众真正关心的议题。真正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完成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不是简单地换了个称呼,而是要求干部们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听懂方言土语,读懂群众期待。当我们把"群众要什么"而不是"我们要给什么"作为工作出发点时,工作成效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一、议事平台:让村民成为主角

过去开村民大会,往往是干部在台上讲,群众在台下听。现在需要建立真正的议事平台,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可以通过组建村民议事会、设立意见征集箱、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让村民有机会表达诉求、参与决策。重要的是,要让村民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自己的诉求得到回应。这种参与感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二、资源整合:打好手中的每一张牌

乡村振兴不是等靠要,而是要善于整合现有资源。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可能是特色的农产品,可能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可能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是要做好资源盘点,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发展合力。比如有的村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有的村把传统工艺开发成旅游产品,这些都是资源整合的成功实践。


三、文化传承:守住乡村的魂

乡村振兴不能丢了乡村的魂。许多传统文化、传统技艺正在逐渐消失,这些都是宝贵的乡村文化资源。要注重挖掘和保护本地传统文化,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让老传统适应新时代。可以通过建立村史馆、组织传统节庆活动、培养非遗传承人等方式,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有文化的乡村才有生命力,有故事的乡村才更有吸引力。


四、可持续发展:既要当下,也要未来

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远眼光和持续努力。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比如在发展产业时,要考虑环境保护;在推进项目时,要考虑长期效益;在改善民生时,要考虑代际公平。要建立长效机制,让乡村振兴的成果能够持续惠及村民,让乡村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五、在实干中见证改变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最大的成就感不在于建了多少项目,而在于看到村民的笑容多了,村里的环境美了,发展的信心足了。当我们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把责任扛起来,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见证不平凡的改变。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方向对了,每一步都算数。(共青团从江县委员会:许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