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承载着厚重的农耕文明与产业文化,以其广袤的土地、多样的地形,构成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各地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时,对自身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准定位,依托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足各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是关键
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深度挖掘并做强特色农业。例如胶东半岛,可凭借独特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高品质水产养殖与海产品精深加工,构建“蓝色粮仓”。而沂蒙山区等丘陵地带,则适宜发展特色林果业,如肥城桃、沂源山楂等,通过品种改良与品质提升,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闻名遐迩的“果园子”和“特产库”。发展特色产业绝不能止步于“原字号”产品,关键在于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将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同时,积极促进乡村文旅发展,挖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功能,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农耕体验基地和乡村民宿集群,实现“农业+”的多业态融合发展。
重视科技力量,发挥科技在乡村特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在农产品种植养殖方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精准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一些智慧农场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病虫害等信息,自动调控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既节省人力物力,又保障农产品品质。各地区应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将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
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政策引导与人才支撑
一方面,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吸引各类企业家、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培育一批具有现代视野的“新农人”和乡村企业家。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一条依托地区特色、突出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必将能够开创乡村产业繁荣兴盛的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而持久的动力。(莱西市夏格庄镇: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