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但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始终如“灯塔”与“铠甲”,指引全体中华儿女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纪念这场胜利,不仅是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更是要读懂抗战精神的深层内核,从历史的厚重积淀中汲取不懈的奋进力量。
汲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淬炼对党忠诚和许党报国的政治品格。爱国情怀超越了地域、阶层、党派,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在民族危亡之际,“匹夫有责”强调的是全民性的责任担当,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自觉;在和平建设年代,这种爱国情怀体现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时刻心怀“国之大者”。新时代的干部,要筑牢信仰之基,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做到“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要坚守政治立场,在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汲取“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锻造不畏艰险和敢于斗争的风骨操守。面对侵略者的屠刀和威逼利诱,无数中华儿女选择了以死明志、以死抗争。这种气节,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在血火中的升华;这种宁折不弯的骨气,让侵略者认识到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何等艰难。新时代的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深刻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在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挑战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要增强斗争本领,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提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要保持坚韧毅力,面对工作中的“硬骨头”和“拦路虎”,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直至取得最终胜利。
汲取“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展现攻坚克难和开拓进取的奋斗姿态。面对装备精良、凶残暴虐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以“我死国生,虽死犹荣”的大无畏精神,进行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抵抗。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牺牲多么巨大,抗日的烽火从未熄灭。正是这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血性,粉碎了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支撑着我们最终赢得了胜利。新时代的干部,要激发昂扬斗志,保持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劲头,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冲锋在前。要锐意改革创新,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探索新路、破解难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直面风险挑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遇到挫折不气馁,面对压力不退缩,展现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干劲。
汲取“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和民族复兴的如磐初心。在敌强我弱、国土大片沦丧、国际援助有限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正义必胜、侵略者必败。延安窑洞里的灯火、大后方民众的坚持生产、根据地军民在封锁中的自力更生,都是这种信念的生动实践。它让中华民族在最黑暗的时刻,始终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新时代的干部,要筑牢信念根基,深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坚信我们从事的事业的正义性和必然胜利的前景,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要保持历史耐心,认识到伟大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既不因一时挫折而彷徨,也不因目标远大而懈怠,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迈进。要凝聚奋进共识,用坚定的信念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起万众一心、矢志复兴的磅礴伟力。
伟大抗战精神是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更是当下奋进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干部要带头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伟大抗战精神,将其深植于血脉与灵魂之中,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过硬的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办事处:邰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