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上铁流滚,天安门前战旗扬;一寸山河一寸血,八十年剑更铿镪。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用70分钟演绎了一部跨越八十年的山河史诗。作为扎根乡镇的普通干部,我守着手机屏幕,依然被滚滚铁流与猎猎战旗点燃胸腔,仿佛听见脚下土地与祖国心脏同频跳动。
回眸风云,历史与现实交织。礼炮声震彻秋日苍穹,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拉开帷幕。当空中护旗梯队拼出“1945—2025”的字符,我想起村头老槐树下晒太阳的梁大爷——他褶皱里的烽火岁月,正与今日荣光隔空相望。徒步方队“一老一新”铿锵而过,老兵的皱纹与新兵的汗水被镜头并列呈现,历史与现实在同一步伐里紧紧握手。45个方(梯)队、数千张面孔,将“勿忘”二字写得山呼海啸,更把“后继有人”烙进十四亿人心。屏幕前的我,忽然懂了何为“国家记忆”——它不在课本,而在老兵颤抖的军礼里,在“00后”战士晒得黝黑的臂弯中。
凝眸铁流,钢铁长城护和平。装备方队如移动的钢铁山脉,沿长安街缓缓推进:陆上突击、海上攻防、无人集群、战略打击……我数着履带与轮胎,想起镇里去年新铺的柏油路。国家将高精尖留在沙场,把发展红利铺到村口,这正是阅兵的深刻寓意——强大不为凌人,只为护人。最令我热血沸腾的是维和部队方队,他们曾戴蓝盔逆行海外,今日踏正步守护和平。镜头扫过观众席,系红领巾的孩子们齐刷刷敬礼——那一刻我明白:钢铁之师的终极使命,是守护每一个孩子安然的梦。
展眸山河,乡村振兴续华章。阅兵落幕,战机尾焰在蓝天划出悠长痕迹,犹如提示我们续写未来的破折号。作为乡镇干部,我的战场是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是撂荒地复耕的最后一米,是调解邻里纠纷的烟火巷口。今日之阅,让我看清个人与国家的坐标:先烈以血火换来山河无恙,我辈以汗水守护炊烟升腾。我计划将阅兵视频带到村广场大屏,让收稻谷的老乡看看“我们家的飞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进村规民约,让小卖部成为爱国教育的课堂。强国并非北京的专属名词,复兴的落脚点是每盏村口的路灯、每所卫生室的灯光。
九三亮剑,剑收鞘而光犹在。愿我们铭记战机的呼啸,也珍惜战机下的宁静稻田;铭记铿锵步履,也不忘步履之后平凡而坚定的前行。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人民政府:余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