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一个身份,也是一份信念,更是一份责任。有扎根基层20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长期坚守一线为民服务的刘亚;也有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使村庄从贫困村蜕变为“全国文明村”的王传喜。不断涌现的优秀基层干部在用他们的光荣事迹激励着众多基层工作者砥砺前行。要成为合格的基层干部,不仅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也要入民深,学民声,助民生。让基层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做到群众心里。
入民深要求基层干部深入群众。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全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办公室,停留在电脑数据上。一些数据真不真,一些政策宣传得到不到位,一些工作有没有做实,办公室的电脑不会给我们答案。我们只有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基层干部才能听到群众的心声。古人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个论述和我们共产党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深入群众方能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述求,达到群众要求。
听民声要求基层干部回应民声。我们党一开始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作为基层干部,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接触群众最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满足做政策的“传声筒”,面对上级部门的政策文件只一味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和转发了事。我们更应该多听听群众的心声,多收集群众的建议。古语说:“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群众作为政策的直接受众,对于政策执行、干部服务最有发言权。多听民声,才能把基层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群众心坎。
助民生要求基层干部积极作为。基层干部必须积极作为,基层干部直接接触服务群众,是解决群众难题的前哨站。基层干部更应关注民生,助力民生。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面对民生问题,我们不能瞻前顾后,不能麻木不仁,要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助力民生。我们也不能“挑肥拣瘦“,民生问题无小事,基层干部更应从微末之处助力民生。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毛细血管”,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由此可见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只有入民深、听民声、助民生。才能做好基层工作,服务好群众,不辜负我们的使命。(南加镇人民政府:任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