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每念及此,毛泽东同志笔下那充满着理想与激情的青年形象便跃然眼前。这诗句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今日青年的深切召唤。当“青年”与“基层”交汇,便勾勒出一幅将个人生命汇入时代洪流的壮阔图景,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基层,以服务铸自我,勇担时代责任,一定会在祖国最需要青年的地方发光发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扎根基层,是以实践检验理论。校园中的理论、书本上的政策,若不经现实的淬炼,终易沦为空中楼阁。基层,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广阔天地,是青年褪去青涩、增长才干的最好课堂。在这里,青年们走村入户了解民情,真抓实干获得民心,每一项惠民政策落实,每一次群众纠纷的调节,都考验着青年们的智慧与勇气。唯有俯身倾听、躬身实干,方能深刻体会“人民”二字的千钧之重,才能真正读懂基层工作意义,从而将报国之志从慷慨激昂的情感,锻造成坚实可靠的能力。
这份选择,更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党性担当。共产党员的身份,从来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先锋责任。它要求我们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在社区治理的第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的主战场,青年党员就应成为那“挺立潮头”的浪花。
这种担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情怀,是主动将个人奋斗的“小我”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我”之中,以青春之火,点亮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盏盏明灯。这一切奋斗的最终归旨与最高价值,无疑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赤子初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青年党员扎根基层,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乡亲们的日子更有奔头,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群众。这份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谋一方发展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最真切体现。它需要我们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用脚步丈民情,用实干赢民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的巨卷正在基层铺展,伟大的事业召唤着青春的力量。广大青年党员当以基层为纸,以实干为墨,以初心为笔,将党的理论与群众的智慧相结合,方能绘就出一幅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画卷。当无数青春的身影在田野乡间、街头巷尾闪耀奋斗之时,便是对“强国有我”誓言最响亮的回答,亦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最充满希望的图景。(剑河县磻溪镇人民政府:吴双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