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以务实创新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 :   2025-08-26 17:1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蔡雨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如同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真抓实干。近日,中办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基层干部心头的阴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乡村振兴,绝非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实干家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一是减负增效,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形式主义是乡村振兴的大敌。一些地方,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成为了基层干部的日常,真正用于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的时间却被大量挤占。《通知》的出台,正是对症下药,通过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提倡“短实新”文风,压缩会议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


二是注重实绩,以实干为导向选贤任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必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不能仅凭材料报表、总结汇报来评判干部的优劣,而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群众的口碑、百姓的喜乐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对于那些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要给予褒奖和鼓励;对于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则要及时警醒和惩戒。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是调研不走“寻常路”,察实情促发展。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然而,一些地方的调研却流于形式,走的是“经典路线”,看的是精心准备的“亮点”,听的是提前“彩排”的好听话。这样的调研,不仅无法掌握真实情况,还可能误导决策。乡村振兴的调研,必须不走寻常路,直奔基层、直奔现场,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发现新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靶向培训,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干部教育培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然而,一些地方在培训中存在内容不精准、问题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乡村振兴需要的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干部队伍。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做到“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分类别、分领域的专业化培训,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五是创新机制,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不能仅靠外部“输血”,更要激发内生动力。在产业发展上,要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人才引进上,要创新机制,用亲情乡情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感召在外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六是文化引领,丰富乡村精神生活。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要通过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载体,让农民自主参与到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来,提升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让乡村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只有坚持实干导向、创新机制、文化引领,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广袤的乡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壮丽篇章!(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镇人民政府:蔡雨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