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破解“35+”干部发展困局
时间 :   2025-08-25 18: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龙珍霓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35岁以上干部是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承载着政策落地、业务推进、团队统筹的重要职责。然而,当前部分35岁以上干部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局”:有的因长期深耕同一领域,陷入“职业倦怠”,工作热情减退,创新动力不足;有的面临“晋升天花板”,眼看年轻干部快速成长,自身发展路径模糊,干事劲头受挫;还有的受家庭责任、精力分配等因素影响,在应对高强度工作时难免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躺平”心态。这些问题不仅制约干部个人成长,更会影响干部队伍整体战斗力。


破解35+干部发展困局,需先找准问题根源。从客观层面看,部分单位干部选拔机制存在“重年轻、轻经验”倾向,对35岁以上干部的经验优势挖掘不足,晋升通道不够畅通;从主观层面讲,一些干部在长期工作中逐渐放松自我提升,知识结构更新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进而陷入“能力恐慌”与“发展焦虑”的恶性循环。此外,家庭负担与工作压力的双重挤压,也让部分干部在“顾小家”与“干事业”之间难以平衡,逐渐降低对自身发展的期待。


破解困局,要从“机制赋能”入手,打通发展通道。一方面,单位需建立“年龄不设限、实绩为导向”的选拔机制,打破“隐性年龄门槛”,将35岁以上干部的基层经验、业务专长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让“老黄牛”式干部有奔头、有干劲。例如,部分地区在干部选拔中增设“专业技术岗”“项目统筹岗”,专门适配有丰富经验的35岁以上干部,让其经验优势转化为工作实效。另一方面,要完善“传帮带”机制,鼓励35岁以上干部担任年轻干部的“导师”,在指导年轻干部的过程中,既能发挥自身价值,也能从年轻干部身上汲取创新思路,实现“双向成长”。


破解困局,还需干部“自我革新”,激活内生动力。35岁以上干部要主动打破“经验壁垒”,避免因“路径依赖”陷入停滞。要定期参与业务培训、跨领域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工作需求——比如学习大数据分析、基层治理新方法,让经验与创新结合,形成“老经验+新技能”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调整心态,理性看待发展节奏,将“晋升焦虑”转化为“实绩追求”,在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一线岗位上,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用工作成效证明自身价值。此外,单位也应关注干部“身心需求”,通过弹性工作制、家庭关怀政策等,帮助35岁以上干部缓解家庭压力,让其能心无旁骛投入工作。


35+不是“发展终点”,而是“经验沉淀、再攀高峰”的新起点。破解35岁以上干部发展困局,既需要单位搭建“成长舞台”,也需要干部自身主动“破局突围”。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一“中坚群体”重拾干事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持续释放能量,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持久活力。(贵州省从江县下江镇人民政府:龙珍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