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工作“文山会海”问题屡受诟病,文件过多过滥、内容空洞重复等现象,不仅消耗干部大量精力,更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为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需以“精简文件”为突破口,通过严控数量、提升质量、强化审查,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工作中。
一、严控文件数量,斩断“指尖上的负担”
一是实行“源头管控”,建立文件“总量限额”机制。各部门年初制定发文计划,明确年度发文数量上限,严禁超计划发文;对未列入计划的临时性发文,需经单位主要负责人严格审批,确保发文“减量提质”。二是推行“无文审批”,对可通过会议部署、电话沟通、微信APP等方式落实的事项,一律不再印发正式文件;对上级已明确要求的工作,原则上不再层层转发,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三是清理“僵尸文件”,定期开展文件“回头看”,对内容过时、重复交叉、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的文件及时宣布失效或废止,从根本上压缩文件存量。
二、提升文件质量,让“好文件”赋能基层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文件起草前深入基层调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工作堵点痛点,确保内容务实管用;避免“穿靴戴帽”,删除空话套话,直奔主题、直述要求,让基层干部看得懂、用得上。二是推行“靶向发文”,根据工作需要精准确定发文范围,避免“一刀切”式普发;对涉及多部门的工作,牵头单位需统筹协调,形成“一口对外”的文件,防止基层重复接收、多头落实。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文件电子化、集约化管理,依托政务协同平台实现文件在线流转、智能检索,减少纸质文件印发和人工传递成本,提升文件处理效率。
三、加强评估审查,筑牢文件管理“防火墙”
一是严格“前置审查”,建立文件合法性、合规性、必要性审查机制,由办公室、政策法规等部门联合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文件坚决“打回重审”;严禁随意提高发文规格、扩大发文范围,杜绝“升格发文”“搭车发文”等现象。二是开展“效果评估”,文件印发后定期跟踪问效,通过问卷调查、基层访谈等方式,评估文件执行效果和基层反馈,对群众反映强烈、执行效果不佳的文件及时修订或废止;将文件精简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对超额发文、低效发文的单位严肃追责。三是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各级党委(党组)为文件管理第一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基层吐槽”通道,鼓励基层干部通过线上平台、意见箱等方式反馈文件问题,形成“自上而下审查+自下而上监督”的闭环管理。
精简文件不是“减担当”,而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实干担当。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文件管理改革,以“质效优先”的标准优化文件供给,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干部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服务群众,让政策红利直达基层、惠及民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实干力量。(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人民政府:石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