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基层宣讲成效直接关系到理论武装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当前,面对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革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的新形势,基层理论宣讲必须摆脱“照本宣科”的刻板模式,以更鲜活的内容、更真诚的态度、更温暖的表达走进群众心里。
一、切中热点,让理论宣讲“接天线”更“接地气”
理论宣讲要赢得群众关注,首先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群众关切。要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与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热点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共同富裕”时,可以结合社区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等具体案例;阐释“乡村振兴”时,不妨聊聊村里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返乡青年的创业故事。同时,要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通过短视频、情景剧、方言快板等形式,将“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智慧,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理论内涵,感受理论力量。
二、讲出真话,让理论宣讲“有干货”更“有底气”
真诚是最好的“敲门砖”,理论宣讲必须以真服人、以实动人。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群众的疑问和困惑,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在宣讲政策时,既要讲清“能带来什么好处”,也要说明“可能面临什么挑战”;解读发展成就时,既要展示“亮眼数据”,也要承认“不足之处”。例如,在谈到基层治理时,可以客观分析物业纠纷、停车难等现实问题,并结合“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案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路径和成效。只有让群众感受到宣讲者的坦诚与担当,才能消除心理隔阂,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让群众真正愿意听、听得进、信得过。
三、饱含温度,让理论宣讲“有高度”更“有情怀”
理论的力量不仅在于思想的深度,更在于情感的温度。基层宣讲要带着感情讲、融入真情讲,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的故事,让理论充满人情味。要多关注普通人的奋斗经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平凡中的伟大。例如,讲述“最美社区工作者”的日夜坚守、“返乡创业大学生”的逐梦故事、“老党员”的初心传承,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经历,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同时,要注重互动交流,多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宣讲变成与群众拉家常、话发展的过程,让群众在温暖的氛围中感悟理论的魅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基层理论宣讲是一项“聚民心、暖人心”的工作,唯有贴近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群众心田。让我们以热点为切入点、以真话为支撑点、以温度为连接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让理论之光照亮基层、凝聚力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注入不竭动力。(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人民政府:石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