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的生力军,承载着事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当前,面对改革攻坚的硬骨头、乡村振兴的新课题、民生服务的新需求,亟需年轻干部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闯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在实践中破局开路、成长成才。然而,部分年轻干部仍存在怕出错不敢闯、缺经验不会拼的顾虑,需以“松绑赋能 + 撑腰鼓劲”破除束缚,让敢闯敢拼成为年轻干部的鲜明特质。
敢闯敢拼是年轻干部的“成长密码”
年轻干部最大的优势在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而敢闯敢拼正是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实绩的桥梁。在数字化改革一线,年轻干部凭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落地,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在乡村振兴战场,年轻干部带着新观念、新方法,引导农户发展电商直播、特色种植,打开增收新路子。反观那些“求稳怕乱”的年轻干部,习惯“按部就班”“照抄照搬”,不仅错失发展机遇,自身也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渐丧失干事热情,最终沦为“庸碌型”干部。可以说,敢闯敢拼不是“蛮干”,而是在把握规律基础上的“创新突破”,是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担当重任的必经之路。
破除“三怕”顾虑,为年轻干部“松绑减压”
当前,部分年轻干部不敢闯、不愿拼,根源在于存在“三怕”即:一怕“出错担责”,面对新任务时,担心“干不好被问责”,索性“少干少错”;二怕“经验不足”,缺乏基层历练和复杂问题处置能力,面对矛盾时“慌了手脚”,不敢主动靠前;三怕“舆论非议”,担心改革创新中“得罪人”,或是因暂时的挫折被质疑“能力不行”,陷入“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
破解这些顾虑,需从“机制保障”和“能力提升”双向发力。一方面,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三个区分开来”,划定“容错清单”:对年轻干部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只要不违反党纪国法、不谋取私利,就予以免责或减责,避免“一错定终身”;同时,建立“容错案例库”,通过公开典型案例,让年轻干部清楚“哪些错可容、哪些底线不能碰”,吃下“定心丸”。另一方面,要搭建“实战练兵”平台,让年轻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选派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项目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线岗位“墩苗”,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传帮带”,帮助其积累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开设“年轻干部创新论坛”,鼓励分享闯拼中的思路与困惑,通过交流碰撞提升能力,消除“本领恐慌”。
敢闯敢拼需锚定“三个方向”,既要有劲,更要精准
年轻干部的敢闯敢拼,不是“盲目冒进”,而是要锚定“为民、务实、创新”三个方向,让闯劲与拼劲用在“刀刃上”。一是“为民生闯”,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年轻干部要主动走进村寨、社区,倾听群众“急难愁盼”,敢于突破传统工作模式,解决“老大难”问题。二是“为实干拼”,把实绩作为“检验标准”。拒绝“花架子”“表面文章”,聚焦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以“钉钉子精神”拼出实效。三是“为创新试”,把突破作为“目标追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敢于打破“路径依赖”,用新理念、新方法破解难题。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年轻干部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当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拼劲,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唯有如此,才能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攻坚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从江县残联:吴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