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必须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夜校等渠道,深入宣传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乡村党员名人馆、乡贤文化长廊等载体,宣传党组织和党员先进事迹,宣传好人好事,发挥农村优秀老党员、老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道德模范作用,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精神品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传承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协同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乡土文化节、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展示等,激发村民参与热情,促进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存档和网络传播,加大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推广,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注重网络文化的塑造,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平台,展示乡村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完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鼓励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管理与决策中,增强村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感。鼓励乡村组织、社会公益力量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养、服务意识强烈的人才队伍,以满足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化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活动等服务,以满足城乡居民对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店埠镇政府:高昕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