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强国之基、转型之钥、竞争之本。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从破解“卡脖子”技术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到完善基层治理,人才工作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与速度。
以全局视野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首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系统谋划。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要打破学历、资历、论文等传统评价桎梏,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要强化战略科学家“头雁引领”,壮大卓越工程师“强雁支撑”,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雏雁梯队”,形成梯次衔接、动态优化的人才生态圈。让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各展其长、相互成就。
以改革动能激活人才发展新引擎。人才活力能否充分涌流,关键在破除障碍、打通堵点。要向用人主体“真授权、放到位”,赋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更大人事自主权,支持其“按需设岗、因才施策”。要为人才松绑“减负增效”,清理“填表”“迎检”等非必要负担,保障科研人员将大部门工作时间用于主业。要发挥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市场化机制作用,推动“揭榜挂帅”“赛马机制”落地,吸引更多人才。要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近悦远来涵养人才发展新沃土。人才竞争本质是发展生态的竞争。要升级“全周期”服务保障,从“一张绿卡”便利居留,到“一站式”解决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再到“人才社区”提供人文关怀,让人才“落地即生根,创业无忧虑”。要厚植“尊重创造”文化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倡导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价值观,让人才在创造中得到尊重,在贡献中获得荣誉。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人才论坛、创新大赛等活动,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创新火花。
今日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从西部人才支持计划为荒漠注入智慧活水,到“银龄行动”让老专家在乡村振兴中再绽芳华;从粤港澳大湾区筑起国际人才高地,到县域经济崛起催生“乡土专家”群体,一场人才与时代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我们必须以人才工作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人才优势的积累奠定复兴的胜势。一个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中国,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人民政府:吕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