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以民心为向,以实干为径
时间 :   2025-08-05 21:0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姜茂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为人民办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执政者与人民之间最坚实的纽带,是衡量工作价值的根本标尺。从太行深处的引水渠到城市社区的便民窗口,从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到科技创新的实验室,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用行动回应期待,才能赢得真正的信任与拥护。


以民心为镜,找准办事的方向。为人民办事,首先要知道人民需要什么。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藏在家长里短的倾诉中,躲在基层调研的细节里。有的地方在推进乡村建设时,不顾村民"想修生产路"的实际需求,盲目照搬"景观步道"方案,结果钱花了不少,群众却不买账;而有的社区干部带着板凳坐进楼道,听老人说"买菜不方便""快递没人管",随后建起便民驿站,小事办好了,民心自然聚起来。


这提醒我们:办事的方向不能由"想当然"决定,而要让"民心"当指南针。多问问群众"盼什么",少琢磨自己"想干什么";多看看实践"需要什么",少纠结报表"缺什么",才能让每一分力气都用在刀刃上。


以实干为尺,筑牢办事的根基。为人民办事,关键在"办",更在"办成"。脱贫攻坚中,有的干部拿着"帮扶清单"走村入户,把钱物一送了之,却不管群众"会不会种果树""能不能卖出去";而驻村书记黄文秀扎根百色大山,带着村民种砂糖橘、修电商路,用三年实干让全村脱贫,用生命诠释了"办一件成一件"的分量。


实干不是喊口号,而是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面对群众的诉求,与其说"我会努力",不如讲"我做了这些";解决问题时,与其追求"报表好看",不如确保"群众说好"。就像老旧小区改造,不是刷一遍墙就完事,而是把"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做到位,让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变化——这样的实干,才能筑牢与群众之间的信任之桥。


以初心为舵,坚守办事的底色。为人民办事,说到底是对"初心"的坚守。从焦裕禄在兰考种泡桐治沙,到廖俊波在政和修公路招商,再到张桂梅在华坪办女高育人,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行动证明:办事的动力,从来不是为了"政绩",而是源于"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这份初心,体现在对待群众的态度里:是面对老人咨询时的耐心解释,不是不耐烦的敷衍;是解决纠纷时的公平公正,不是偏袒塞责。这份初心,也藏在处理问题的细节中:政策出台前多想想"会不会给群众添负担",项目推进时多问问"能不能让群众得实惠"。


为人民办事,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以民心为向、以实干为径、以初心为舵,把每一件小事办进群众心坎里,把每一项工作做到群众满意处。正如那句朴实的话:"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家人。"这,正是"为人民办事"最生动的注脚。 (剑河县人民政府仰阿莎街道办事处:姜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