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考卷,终究要以群众的笑容作答。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唯有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组织力激活产业、民生、文化的一池春水,才能让满意的笑容常驻群众脸庞,让乡村振兴的答卷写满民生温度。
党建领航,让产业旺起来、腰包鼓起来。产业兴旺的背后,是党组织的精准导航。党员干部带头踏遍田间地头,深挖乡村特色资源,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串联起产销链路。从特色种植基地里的技术指导,到农产品深加工车间的党员先锋岗,再到电商直播中的党员带货队,党组织始终是产业发展的“掌舵人”。通过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产业链末端走向价值分配核心,让鼓起的腰包成为群众笑容的“物质底气”。
党建聚力,让民生实起来、日子甜起来。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组织的攻坚清单。党支部牵头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党员带头参与道路硬化、水电改造,让泥泞小道变成康庄通途;医疗领域推行“党员医生驻点+远程诊疗”,文化服务依托“党员志愿队+村文化广场”,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针对特殊群体,党组织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党员定期走访排查,用低保兜底、防返贫监测织密保障网。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党建引领下的民生改善,让群众在看得见的变化中尝到甜头、暖到心头。
党建铸魂,让文化活起来、心气聚起来。文化振兴的密码,藏在党组织守护的乡愁里。党员带头修缮古祠堂、保护老手艺,组织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让蜡染刺绣有了新传人;依托鼓楼戏台等阵地,党员策划民俗节庆、红色宣讲,让走相思、芦笙节等活动重拾热闹。更有年轻党员化身“乡村主播”,用短视频记录古村风貌,把民俗符号融入文创设计,让乡土文化既守得住根脉,又玩得出新意。党组织点燃的文化自信,让村民从“要我振兴”变为“我要振兴”,汇聚起共建家园的磅礴心气。
从产业车间的忙碌身影,到村口广场的欢声笑语,群众脸上的每一缕笑容,都是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点赞。基层党组织唯有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让希望的田野上永远绽放幸福笑颜,书写出经得起时光检验的乡村振兴篇章。(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人民政府:赖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