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善察民情”为人民
时间 :   2025-07-08 20:5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颖慧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新时代基层治理实践中,唯有以高举党建引领旗帜,将“人民至上”理念镌刻于心、践之于行,把党员群众的智慧化作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方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书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架起民意“连心桥”,让党群服务更有温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党员群众身处生活最前沿,对生活的“堵点”、服务的“痛点”有最直接、最敏锐地感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关键在于打破信息传递的“隐性壁垒”,构建线上线下交融互通的立体化民情民意征集网络。线上,要充分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党员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话题;线下,要依托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民情驿站等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敲门行动”,在走街串巷、家长里短中倾听家长里短。这种“云端+街巷”的双轨模式,让民意收集的触角延伸至社会肌理,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将群众“急难愁盼”转化成为民“服务清单”,从“文件往来”升华为“心手相牵”,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锻造决策“智囊团”,让惠民政策更有精度。基层党员群众作为生产生活一线的“实践者”,往往蕴藏着破解难题的“金点子”。要将党员群众建议转化为惠民利民政策,积极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研判转化机制。要发动行业专家、党员代表、志愿者队伍等组建“跨界智囊团”,对海量建议进行分类梳理、深度研讨;建立“建议—责任—落实”全链条全周期服务机制,明确责任部门、细化任务分工、设定完成时限;通过成果公示、群众评议形成闭环管理。如此,不仅让政策制定更贴合实际需求,还能激活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形成“群众提建议、政府抓落实、成果惠群众”的良性循环。


 绘就共治“同心圆”,让幸福指数更有高度。人民建议征集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民情民意征集融入生活日常,推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要建立群众评价绩效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的“硬指标”。要设立“党员先锋岗”“金点子奖”,表彰奖励优秀建议者和积极参与者。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社区自治、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带动群众形成“党员挑大梁、群众齐上阵”的共治格局,推动党建引领与群众参与深度融合,让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涌动不息。(滨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李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