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弓”是射箭时拉满弓弦的蓄力姿态,象征着全神贯注的准备、全力以赴的决心。当前,新时代的考卷已然铺展,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唯有以“满弓之姿”锚定方向、蓄势发力、久久为功,方能书写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奋斗答卷。
“满弓”之姿,首在“校准靶心”,把稳奋斗“方向盘”。从脱贫攻坚战场上扎根山村的驻村书记,到科技攻关一线日夜钻研的青年工程师,那些交出优异答卷的年轻干部,无一不是将“靶心”锁定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以为民服务为奋斗目标,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使命。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当以理论武装校准方向,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并将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唯有如此,每一次“拉弓”才能精准瞄准为民服务的核心“靶心”,确保奋斗之路不偏航、不走样。
“满弓”之姿,要在“蓄力储能”,锤炼干事“硬本领”。拉满弓需有强劲臂力,干成事也需有过硬本领。正如“最美奋斗者”黄文秀,初到百坭村时面对群众质疑,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沉下心来学方言、跑遍全村绘制出“民情地图”,在一次次走访、一次次解决难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最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年轻干部有其独特的学历优势,但也存在基层经验少、实践不足的短板,需把基层一线当作“练兵场”,主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应急处突等吃劲岗位墩苗历练、补足短板,在处理复杂矛盾中提升协调能力,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增强担当魄力;还要常怀“空杯心态”持续学习,成为“多面手”,以扎实的本领储备为“满弓”蓄力。
“满弓”之姿,贵在“矢志不渝”,保持奋斗“持久劲”。拉弓一时易,满弓持久难。奋斗之路不是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挫折与挑战,稍有懈怠,“满弓”便会松弛,“奋斗之箭”也会失去方向。从塞罕坝三代人接力造林,让荒漠变绿洲;到敦煌研究院年轻学者坚守大漠,守护文化遗产,这些奋斗故事的背后,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守与执着。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期,更需克服“浮躁心态”“躺平思想”,在平凡岗位上保持“满弓”状态。面对“硬骨头”迎难而上,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面对暂时的挫折与失利,不气馁、不放弃,总结经验再出发。唯有始终保持“满弓”的韧劲,将其融入日常、化为经常,方能在持续奋斗中书写出精彩答卷。(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大虞街道:刘蔼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