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革除文抄弊病,树立原创新风
时间 :   2025-10-15 18:0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肖天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公文是政府机关履职尽责、传递政策、对接群众的核心载体,其严肃性、准确性与原创性,直接关系政策落地成效、行政效能发挥及政府公信力塑造。但个别地方和单位存在公文抄袭、照搬照抄问题,看似“文字偷懒”,实则危害深远:既会因脱离地方实际导致政策“水土不服”,浪费行政资源,又会因敷衍态度被群众察觉,消解政府信任,增加政策推行阻力,影响干群关系。因此,杜绝公文抄袭需跳出“事后追责”的单一模式,从思想认知、能力素养、制度监管三个关键维度发力,构建全链条防范体系,系统性破解公文抄袭难题。


以思想铸魂,破除敷衍心态断“抄念”。思想偏差是抄袭的根源,只有从观念上扭转“应付了事”的认知,才能从源头遏制抄袭行为。若干部始终抱着“抄改即可交差”的想法,即便有制度约束,也难避免“钻空子”的侥幸心理,公文原创便无从谈起。要把公文写作的思想教育融入日常工作,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选取各地曝光的公文抄袭典型案例开展专题学习,让干部直观看到抄袭行为如何导致政策“空转”、如何引发群众质疑,深刻认清背后“懒政怠政”的本质;同时通过政策解读会、写作交流会等形式,传递“每一份公文都连着政策落地、系着群众期待”的理念,树立“公文质量就是工作质量”的意识,引导干部在动笔前主动思考“政策是否贴合本地实际”“表述是否准确传递意图”“内容是否能解决基层问题”,从思想根源上杜绝“抄作业”的懈怠想法。


以能力赋能,锤炼写作功底强“原创”。写作能力不足是部分干部抄袭的重要原因,若干部不懂如何将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精准结合,不知如何从基层调研中提炼核心信息,即便有强烈的原创意愿,也会陷入“想写却写不出、写不好”的困境,最终无奈选择照搬照抄。对此,需针对性开展分层分类的能力提升培训:面向新入职干部,开设公文写作基础课程,从格式规范、逻辑搭建、语言表达等基础内容教起,帮助其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方法;面向有一定经验的干部,组织专题进阶培训,邀请业务骨干、资深笔杆子讲解“吃透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的实战技巧,结合优秀原创公文案例拆解写作思路;同时建立“老带新”帮扶机制,让经验丰富的干部全程指导新人开展前期调研、材料梳理、文稿起草,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改”的实战锻炼提升功底。此外,明确要求干部多听群众诉求、多察一线情况,让公文内容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真正实现从“不会写”到“能写”再到“写得好、写得实”的转变。


以制度护航,压实审核责任堵“漏洞”。缺乏刚性制度约束与明确责任划分,抄袭问题便容易“钻空子”,若公文审核环节流于形式、责任界定模糊,即便文稿存在明显抄袭痕迹,也可能因“没人较真”“怕得罪人”而“一路绿灯”,无法及时拦截修正。要构建全流程、多层次的监管与审核体系,从制度层面筑牢防抄袭“防火墙”:明确责任主体,实行“谁起草、谁负责,谁审核、谁把关”的责任制,在公文起草、审核、签发的每一个环节都标注责任人,避免“集体负责却无人负责”的推诿现象;完善审核流程,建立“科室初核—部门复核—分管领导终审”的三级审核机制,科室初核重点核查内容是否贴合实际,部门复核专项检查原创性与准确性,对疑似抄袭的文件及时通过比对工具核查、与起草人沟通确认,发现问题立即退回重写,分管领导终审则统筹把控公文整体质量,确保无抄袭、无疏漏;强化问责惩戒,对经核查确认存在抄袭行为的,不仅要责令重新起草,还要依规依纪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纳入年度考核负面清单,以制度刚性倒逼干部认真对待每一份公文。(山东省东营市人社局:肖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