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自我建设的日常实践中,一股“似贬实褒”的歪风悄然潜藏于批评意见交流之中。个别党员干部将“不顾身体、经常加班加点”“吹毛求疵审材料,标点都不放过”等表述当作批评“话术”,看似指出问题,实则变相吹捧。这种“温柔批评”不仅背离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更与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破除、彻底纠治。
“似贬实褒”的批评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暗藏危害。从表面看,这类批评是怕得罪人、碍于情面的“好人主义”作祟,深层剖析,根本上是党性原则弱化、责任担当缺失的体现。批评与自我批评本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当“辣味”批评变成“甜味”吹捧,当“红脸出汗”沦为“一团和气”,不仅无法发现工作中的短板、作风上的漏洞,更会让党员干部在“温水煮青蛙”中放松警惕,逐渐丧失自我革命的清醒与自觉,最终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动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此类虚话套话,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党内批评中的典型表现,若不及时纠偏,将严重影响工作整体成效。
破除“似贬实褒”积弊,需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各级党组织要将杜绝“虚假批评”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深刻领会“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要意义,引导党员干部摒弃“老好人”思想,树立“批评是关心、指出问题是负责”的意识。要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通过案例剖析、专题研讨等形式,让党员干部认清“似贬实褒”的危害,自觉站在对党负责、对同志负责、对事业负责的高度,敢于说真话、提真见。
纠治“温柔批评”乱象,需以制度约束筑牢刚性防线。要健全批评意见审核机制,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场合,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批评意见进行把关,对明显“似贬实褒”的虚话套话及时提醒、责令整改,杜绝“走过场”;完善督导监督体系,对长期回避问题、搞“虚假批评”的干部,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倒逼其端正态度;拓宽监督渠道,鼓励党员群众对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监督,让“似贬实褒”无处遁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批评利器必须常磨常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似贬实褒”积弊,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成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金钥匙”,以真批评、真整改推动工作质效持续提升,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强劲动力。(东营市广饶县委组织部:马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