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重读“烽火家书” 汲取奋进力量
时间 :   2025-08-15 21: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任大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025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山乡巨变,当我们再次捧读那些泛黄卷角的“烽火家书”,字里行间的赤诚依然滚烫,穿越硝烟的精神依旧鲜活。这些写就于枪林弹雨、辗转于战火纷飞的文字,不仅记录着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悲欢抉择,更镌刻着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的不屈脊梁。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从先辈的信仰、担当与初心里汲取精神力量,方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行稳致远。


从“生死绝笔”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让理想之光穿透迷雾。“我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儿子的最后嘱托,字字千钧;“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赤诚告白,句句铿锵。烽火家书中的“生死绝笔”,没有缠绵悱恻的哀叹,唯有对理想信念的决绝坚守。今天的我们,虽不必面对枪林弹雨的考验,却同样需要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里锚定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从这些绝笔中读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真谛,在大风大浪面前站稳脚跟、在诱惑“围猎”面前定住心神、在风险考验面前挺直腰杆,让信仰的灯塔始终照亮前行之路。


从“至暗时刻”中汲取担当的力量,让攻坚之志激荡胸怀。“倭寇未灭,何以家为?”年轻战士在给妻子的信中,将对家人的思念狠狠压进枪膛;“纵使身陷囹圄,吾辈亦当以笔为枪,唤醒国人”,地下工作者在信中写下对战友的嘱托,尽显铮铮铁骨。烽火岁月里,“至暗时刻”从未断绝——是国土沦陷的锥心悲愤,是战友牺牲的痛彻骨惜,是与家人隔绝的绵长牵挂。但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革命先辈们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在绝境中开辟出路,于黑暗中点燃星火。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娄山关”“腊子口”依然不少。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从烽火家书中读懂“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才能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闯敢试,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破解发展难题,答好时代考卷。


从“初心之诺”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让为民之情深植血脉。“我们打仗,就是为了让后代能过上好日子”,老兵在信里对子女的朴素叮咛,道尽了无数革命者共有的赤子初心;“待天下安定,我便回乡种几亩田,教孩子们读书”,战士对和平岁月的纯粹向往,藏着最动人的民生期盼。这些“初心之诺”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字字连着“人民”二字——为了让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为了让孩子能安稳读书,为了让家园重现生机。正是这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支撑着先辈们在血与火中坚守到底。 如今,我们站在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土地上,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将这份“初心之诺”转化为实干的动力,始终把人民放在心尖: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播种希望,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民生保障的细节里传递温暖,让“初心之诺”在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深深扎根、灼灼绽放。(山东省平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任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