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莫做“堂上木偶”要当实干先锋
时间 :   2025-08-11 19:3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姜福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莫效木偶置于堂”,短短七个字,道尽了对那种形同虚设、毫无作为状态的警醒。对党员干部而言,这更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告诫——绝不能做任人摆布、毫无担当的 “木偶干部”,而要做心系群众、主动作为的实干先锋。


“木偶”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自主意识,线牵则动,线松则止。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就染上了“木偶病”:遇到问题 “踢皮球”,面对任务“等靠要”,开展工作“走过场”。群众来办事,他们要么以“流程规定”为挡箭牌推诿扯皮,要么摆出“事不关己”的冷漠姿态;上级部署任务,他们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上传下达”,不愿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干部,看似坐在岗位上,实则与“木偶”无异,不仅无法为群众办实事,还会寒了群众的心,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党员干部的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不是摆样子的 “展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像有的基层干部,走遍辖区内的家家户户,把群众的诉求记在本子上、放在心坎里,逐一想办法解决;有的党员在项目建设一线,主动协调各方资源,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项目早日落地见效。他们没有“木偶”的惰性,却有“闯将”的拼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那么,党员干部该如何避免成为“木偶”,真正干出实绩?  


首先,要在思想上“破冰”,摒弃“等靠要”的惰性。不能总想着“上面怎么安排就怎么干”,而要多思考“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主动学习政策理论,提升自身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能只等着上级拨款、等着专家指导,要主动调研本村的资源禀赋,思考适合的发展路子,积极对接市场,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


其次,要在行动上“务实”,杜绝“走过场”的虚功。工作不能停留在开会部署、发文要求上,更要下沉到一线,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一抓到底,直到彻底解决;承担的工作任务,要高标准、严要求,不打折扣地完成。就像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挨家挨户排查,为隔离群众送物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最后,要在作风上“过硬”,克服“怕担当”的怯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不能因为怕出错、怕担责就畏缩不前。要敢于较真碰硬,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抵制,面对矛盾问题勇于化解。比如在整治不良风气时,要敢于动真格,不被人情关系所困,不被歪风邪气所扰,以过硬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俗语道出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盼。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警醒自己,莫做置于堂前的“木偶”,要做为民服务的“勤务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实干诠释初心,用实绩回报群众,让自己的岗位真正发光发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中共李沧区委组织部:姜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