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对干部队伍提出的重要警示,直指当前一些干部在决策过程中的沉疴积弊。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生力军”,青年干部要以此为镜,以“用脚决策代替拍脑决策、用终身负责替代拍屁股走人”的实际行动,破除“三拍”惯性,校准政绩观,筑牢责任链,淬炼出新时代所需的真担当、硬作风。
筑牢思想根基,破除政绩观偏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青年干部杜绝“三拍”行为的根本前提。一是积极参与民生工程。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更新等项目中,青年干部应亲身参与、实地调研,看到“短期政绩”背后潜藏的长期隐患,对可能出现的信访矛盾、信任危机等有提前预警。二是绘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图谱”。每位年轻干部可负责一个社区,通过走访调研,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以图谱形式呈现,如“哪条路年久失修”“哪片区域垃圾清运难”等,每季度更新问题解决进度,接受群众评议与监督。这种“可视化+责任制”的做法,有助于青年干部真正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
提升决策能力,杜绝‘拍脑瓜’决策。科学决策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体现。许多决策失误,往往源于调研不深、数据不实、凭经验甚至凭感觉拍脑袋做决定。对此,一是推行“三必到”工作法:必须到项目现场实地勘探,掌握第一手资料;必须走访30%以上的相关群众和企业,倾听真实民意;必须核实项目相关数据,避免主观臆断。通过“现场+民意+数据”的三位一体决策机制,有效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二是引入“决策风险评估工具”,将项目预算、投资规模等关键数据输入系统,由算法模型自动识别潜在风险点,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与预警提示。这种“技术+制度”的双轮驱动模式,有助于青年干部在复杂形势中做出理性判断,提升决策的前瞻性和稳定性。
织密责任链条,阻断“甩责”路径。责任落实是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当前一些干部在项目出现纰漏时,往往“换了岗就甩锅”“调了职就脱责”。对此,必须从制度层面织密责任链条,确保干部履职尽责、终身可追溯。一是实行“双签责任制”,即所有重大决策文件必须由经办人和决策人共同签字确认,并归档备查。即使干部之后调离、升职,一旦出问题,仍可追溯追责,形成有效的制度震慑。二是建立“负面行为积分管理”机制。对“承诺不兑现”“推卸责任”“回避问题”“弄虚作假”等行为进行量化扣分,累计扣分超过一定阈值后,暂停职务并强制参加党性教育与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这种“行为可量化、责任可追溯”的制度设计,既强化了纪律约束,也提升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
唯有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代替纸上谈兵的空谈主义,以终身负责的制度机制取代临时应付的侥幸心理,才能真正锻造出一支有担当、有能力、有底线的新时代青年干部队伍。(中共保康县委组织部: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