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间,国库日渐空虚,道光皇帝为节省开支躬行节俭,衣服破了就打上补丁继续穿。首席军机大臣曹振镛发现皇帝节俭的想法,便开始穿打补丁的衣服上朝,引来皇帝大加赞赏,于是官员们争相效仿,破衣烂衫价格飙升,买不起补丁衣服的穷官就自己动手把好的袍子弄旧弄破,再在醒目处打上大补丁,最终让皇帝奉行的节俭美德演变成轰轰烈烈的“补丁时装秀”,不仅没有使国库充盈,反倒使形式主义洪流泛滥,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作秀者今亦有之。有的党员干部为谋求升迁,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甚至一拍脑门就上亿;有的为塑造勤政爱民形象,带着留置针“带病开会”,背地里却“带病用权”,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自己的“提款机”;有的为标榜工作成绩,上演自我吹捧的“报告秀”、粉饰太平的“数字秀”、夺人眼球的“盆景秀”。如此种种无所不“秀”其极,不仅坑害了百姓,蒙骗了上级,带坏了作风,还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阻碍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批判个别党员干部“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我们常说政绩观是一面镜子,“做事”与“作秀”仅一字之差,却集中映照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绩观:做事者,脚踏实地,拎着官帽为民谋利;作秀者,花拳绣腿,捂着官帽为己做官。新时代新征程,唯有摒弃作秀、扎实做事方能暖民心、得民赞。
要善做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从背街小巷治理,到老旧小区改造,再到农村厕所革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对党员干部来说,与其把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宏观规划说得天花乱坠,不如先理顺群众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务事”,做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的“实惠事”,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才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党和国家事业犹如建房子,要想让房子建得结实,使用时间长,就必须打牢基础、夯实地基。要自觉站在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放长眼光、放高站位、放宽视野、放大格局,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甘做短期难见效但利长远的铺垫性工作,甘做不易出彩但很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中推动事业迈上新台阶。
要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干事创业中,谁能在创新上先行一步、高人一筹,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要增强“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攀别人未到达的高峰,以一马当先、敢为人先的昂扬姿态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在知重负重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夏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