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干部在工作中,难免遭遇阻碍,但真正的差距,往往在于如何应对。有的视“绊脚石”为畏途,裹足不前;有的却将其垒作“垫脚石”,拾级而上。成败之间,考验的不仅是干部的能力,更是面对困难的心态。
要多一份“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自信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源于坚实的底气。首在理论夯实,要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领悟,深刻掌握并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熟练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洞察发展规律、破解复杂难题的战略定力。重在本领过硬,要保持“本领恐慌”,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补齐素质短板、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更在视野宽阔,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常做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先手仗,牢牢掌握主动权。
要多一份“平常心”。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见心态。一份从容坚定的平常心,源于对形势变化的深刻洞察与精准判断,而扎实的调查研究正是其不可或缺的支撑。回溯历史,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将其视为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步入新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绊脚石”,调查研究依然是洞悉症结、发掘“垫脚石”转化契机的“透视镜”。做好调查研究,要沉到一线“摸实情”,聚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影响工作的堵点淤点,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要拜群众为师“学真经”,虚心请教不懂、不清楚、不了解的情况,及时总结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要实事求是“出实招”,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区分共性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力戒脱离实际的“拍脑袋”“一刀切”,确保决策经得起实践检验。
要多一份“进取心”。“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这句话也印证了,路非天成,皆在人为。当“绊脚石”横亘于前行之途,尤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进取心,主动迎击挑战、躬身破题,将粗糙的顽石打磨成助我们向上攀登的坚实支撑。要向难处攻坚,主动跳出“舒适区”,挺进改革发展主战场、扎根服务群众第一线、投身矛盾调处最前沿,在吃劲负重岗位上锤炼筋骨、增长才干。要以民心为公,厚植为民情怀,将群众安危冷暖系于心间,以解决“急难愁盼”为不竭动力,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质效。要凭韧劲致远,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执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过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不断破解难题中开拓事业新境界。(山东省邹城市委组织部:付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