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七一”将至,中国共产党将迎来104周年华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无数先辈为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提供了宝贵的“解题”思路、彰显了使命担当。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新的考卷徐徐展开。考场环境在变,但“人民至上”的答案永恒;考题难度在升,但“强国有我”的担当历久弥坚。从百年前的十三人,到如今汇聚成超1亿党员的磅礴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历史中积淀,在现实中磨砺,以亿万微光,在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中照亮复兴之路。
赓续基因,激活血脉,在传承中“愿担当”。红色基因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的“精神密码”,其精髓之一便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对担当精神的自觉传承与践行。井冈烽火中点燃的信仰,长征路上镌刻的忠诚,延安窑洞里淬炼的意志,改革开放中迸发的闯劲,无一不是共产党人以行动书写的“担当”注脚。党员的身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而“愿担当”不仅是新时代党员应有的鲜明品格,也是对入党动机是否纯粹的直接检验,更是我们传承先辈精神必须书写的时代答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在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主动担当奉献,把“愿担当”转化为“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具体行动,才能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代共产党人的最好成绩!才能告慰先烈、不负人民、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攻坚克难,不断斗争,在“破圈”中“敢担当”。所谓“破圈”,破的是因循守旧的“舒适圈”、裹足不前的“恐惧圈”,伟大的成就无不彰显着敢于突破常规、超越自我的伟大精神。从将论文写在脱贫一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黄文秀;到扎根滇西深山,助2000余名贫困女孩改写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从1800余名党员战士将生命定格于扶贫征途,用身躯铺就共同富裕之路;到4万余名党员干部日夜驻守险境,在洪峰中筑起“红色堤坝”。他们以舍我其谁的姿态,展现出的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硬核”担当,谱写了“勇于破圈”“敢于担当”的时代最强音。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唯有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跳脱“束缚圈”,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急难险重的最前沿、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淬炼斗争,才能练就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的真本领,才能在“破圈”中实现自我超越,在“突围”中彰显党员本色,成为一名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先锋战士!
植根人民,蹲苗淬炼,在实干中“善担当”。“善担当”的本质是以科学方法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七一勋章”获得者用他们一生来诠释“担当”的重量,刘贵今留学归国后主动扎根非洲一线近40载,用“中国方案”守护非洲人民的安宁。“马背院士”吴天一留学归国后主动奔赴青藏高原,60余年研究高原病防治,将医学根脉深扎冻土,等等。时代在变,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不褪色。这些榜样证明,“善担当”从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将学识化为实干、用专业破解难题的为民初心。新时代党员干部唯有以“空杯心态”向下扎根,向书本学习知识,向前辈学经验,向群众学智慧,在善学善思中提升善谋善为的本领,在躬身实践中掌握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纾民困、解民忧的硬核能力,才能真正练就“善担当”的铁肩膀。(中共利津县委组织部:袁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