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十五五”的重要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5年,我们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开启“十五五”新篇章,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内在的发展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刻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辩证性人民性。
一要深刻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系统内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分别是这个大系统下独立的子系统。其中,创新发展是动力子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是动力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必须依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协调发展是平衡子系统。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的方法论的深刻体现,既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协调发展要求我们既要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绿色发展是保障子系统。绿色发展,其要义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放发展是联动子系统。开放发展就是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既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又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中国不断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共享发展是目标子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之力。
二要深刻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辩证性。创新发展强调抓住牵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驱动全局,实现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分清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要重点突破,解决突出问题,又要整体推进,实现全面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把握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绿色发展要求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相互转化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放发展就是要认识到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我国开放发展的历程是曲折的,但始终是不断前进的。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面临着更加有利的国际大环境,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提高我国开放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共享发展就是要掌握质量互变规律,生产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三要深刻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人民性。“十四五”“十五五”之交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以创新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协调发展最终要落脚到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补齐短板,协调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绿色发展关注的核心是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的生态需要,保障人的生态权利,维护人的生态安全,追求人的生态幸福,让人民“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开放发展秉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自身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全球共同开放、助力各国共同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核心内涵就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主体是全体人民,坚持全民共享、各得其所,人人享有发展成果。(中共从江县委党校:孟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