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为开展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教育既要“入脑入心”,更要让实践成果“见行见效”,关键就在于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从“微”处入手,以“实”字着力,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聚焦党员培训矩阵,提升党员教育“硬实力”。党校姓党、党委主抓,这个定位永远都不会变,把党校打造成为党(工)委推动工作的新平台、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新载体、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我们牢牢把握的方向。要紧贴实际工作需求,深入挖掘乡村共富、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示范点等阵地资源,有效整合基层党校、红色革命基地、历史文化遗迹等有代表性、典型性现场教学点,以点带面、综合施策、一体打造多元、立体、精准现场教学体系。要用好阵地体悟,充分利用好“七一”“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到本地区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依托先进基层党组织、种养殖基地等开展现场教学,传授先进治理经验,通过体悟实训式教育培训,真正让每位党员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加强内容资源建设,提升党员教育“软实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党员队伍从事的行业类别多、知识面需求范围大,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各不相同。要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为出发点,通过走访调研、交流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员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工作需求,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精准定制个性化的教育培训内容,变“大锅乱炖”为“精烹细调”。在课程制定过程中,对机关党员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对农村党员突出致富能力培训,对“两新”组织党员突出业务技能提升,确保培训课程科学实用,真正让培训对象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创新党员培训模式,提升党员教育“灵活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集中授课、理论灌输、以会代训等为主的传统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党员教育培训的需求,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无疑是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蓬勃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发挥田间地头和产业一线现场教学优势,“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授技艺,“点对点”做讲解,把道理和方法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述出来,将“源泉活水”注入党员教育培训。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实时发布党的思想理论、党内法规等内容,更直观的将理论政策、党建知识、实用技术等展现在眼前、传播到耳边,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不打烊”。(东营市广饶县委组织部:高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