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指出要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督促检查、调查研究、信访反映等途径,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抓手,要聚焦经济责任、权力运行、责任落实,全面了解审计对象、不断改进组织方式、持续创新审计方法、扎实做好全面整改,有效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能。
寻找融合点,改进审计方法。推进审计全面提质增效,需要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推进审计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动,协同作战、信息共享,将各成员单位有关检查、核查等结果运用到审计项目中,形成监督合力。要根据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拓宽审计范围,精心选择审计对象,精准把握审计重点,围绕领导干部应该干什么、干了什么、干的怎么样,找准审计切入点和着力点,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将电子数据和财政获取的业务数据进行比对,查看专项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关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包括村级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等。
抓住主攻点,严把审计质量。只有牢牢抓住审计主攻点,提高审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干部监督需要。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主体,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决策失误、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管理 漏洞等事项,促使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要抓住“权力运行”这一载体,围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把重大经济决策审计作为关键点,凡涉及重大财政资金安排、政府债务举借、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国有资产处置、公共资源交易、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都纳入审计监督视野。要抓住“责任落实”这一目标,压实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明确整改单位、措施、期限和责任,实行“对账销号”动态管理。
把握着力点,转化审计成果。开展审计的核心,就是要依靠分析问题、揭露问题的手段,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要加强监督问责,对超出期限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及时发送整改提醒函,推动被审计单位举一反三抓整改。要用好审计结果,深化与组织部门在联合集中通报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贯通协同,推动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被审计领导干部监督管理、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的重要参考。要通过审计整改“回头看”,在对经责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督促纠正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督促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促进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上,确保问题的全面整改,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果。(山东省诸城市委组织部:王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