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诸多故事或已淡忘,但一篇“火柴盒”大小的新闻稿,却始终清晰如昨。它点燃了我的写作热情,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更成为我记录时代、书写人生的起点。这段往事,值得细细叙说。
1986年12月,我结束4年武警生涯,从江苏总队常州市支队七中队光荣退伍。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中队党支部开具的两封《关于唐齐武同志的表现推荐信》,我回到家乡枣阳吴店镇东赵湖村,先后前往人武部、民政局毛遂自荐。然而,两部门领导给出了相同答复:“你是农村户口,且在部队未荣立二等功以上荣誉,不符合安置政策,部队推荐信无法纳入安置范围。”后来,我被枣阳市人武部聘为民兵武器仓库看守班班长,在此岗位一干就是7年,直至1993年9月,经党组织安置进入市工商局平林工商所工作。
在人武部民兵装备仓库任职期间,我身兼数职:担任民兵集训队列教员、参与征兵登记,还多次参加篮球比赛。1999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作为全能队员代表枣阳民兵参加襄阳军分区民兵大比武,先后参与5人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100米精度射击(打气球)、五六式冲锋枪立姿50米、跪姿100米、卧姿150米精度射击,以及擒敌拳方队比赛和全副武装(背冲锋枪、水壶、5枚手榴弹)五公里越野赛,这段经历至今刻骨铭心。
7年仓库生涯中,最让我受益终身的,是那篇“火柴盒”大小的新闻稿——它为我打开了写作之门。记得1987年,军械仓库主任王永启(部队技师出身的转业连长)交给我一项任务:撰写省军区验收仓库达标的新闻。我随即完成《枣阳民兵装备仓库规范建设获省军区验收达标》一文,篇幅仅百余字,却先后在枣阳电视台、广播电台播出,还在《枣花》报以“火柴盒”篇幅刊登。不久后,邮局寄来2元稿费,人武部领导也多次表扬,这份认可让我兴奋不已。自此,我开始在工作与生活中笔耕不辍,写四言八句打油诗、投新闻稿件,收获颇丰。
1995年,我调至梁集工商所工作。恰逢《工商周报》开展创刊十周年征文活动,作为工商系统新兵,这份内部报刊曾帮我积累大量业务知识,我便加班加点写下《工商周报——我的良师益友》一文,征文刊登后,枣阳工商系统的同事们才知道梁集工商所有个唐齐武。
1997年,吴店工商所被推荐为全国先进基层工商所候选单位,撰写先进事迹材料的任务落到了时任副所长的我身上。初稿上报市局后,得到领导高度重视 ——他们专门将我接到局里,安排在宾馆住宿,让我对材料进一步修改打磨。时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的谢伦明,办公室主任罗光锋、副主任江俊涛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我连续奋战两天一夜完善文稿,最终顺利通过审核并上报。
2001年,市局开展竞聘上岗,10名候选人角逐吴店工商分局、太平工商分局分局长岗位。我以《文武双全当配角、尽职尽责干工作》为题作竞聘演讲,赢得全场领导与同事的阵阵掌声,经评委打分获评第一名,此次表现也获得系统内高度赞誉。
2002年,我任平林工商所所长期间,所里立案查处多起非法采挖、销售野生兰草的案件。我梳理案件材料,撰写《平林工商所监管兰草市场》一文,总结监管经验。经法规科科长尤文奎推荐,文章先在市局信息网刊登,后被襄阳市局、省局转载,还登上了《湖北日报》,在全省工商系统引发强烈反响,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08年,王城镇召开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作为镇直部门负责人代表,我以《发挥职能强责任、 围绕中心显担当》为题作典型发言,获党委政府一致好评。时任镇党委书记刘小六当场表扬,主持会议的副书记王明春更是提出“留下发言稿”的请求。我笑着说“稿子修改痕迹多,像‘鬼画符’呢!”王明春却坚持:“不要紧,留下吧!”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人投来敬佩的目光。
2013年,我调任市局个私协秘书处工作。面对新领域,我认真学习岗位职能、钻研业务,扎实推进工作,半年内便初见成效。7月11日,我撰写的《枣阳工商局抓非公党建工作 促个私经济发展》一文在《人民网》刊登。
此后9年,我先后担任个私协秘书长、非公党建办主任、“小个专”党委副书记,期间带领秘书处团队精诚协作、创新工作。为总结非公党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精准扶贫中的典型经验与先进事迹,供系统内学习借鉴,我们汇编成册,最终出版《永远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分为四大版块,各附一句总结诗。信息宣传篇:“新闻报道打根基,非公党建夯实力;雄文纪实树正气,指导非公再发力”。党建成效篇:“非公经济重党建,牢记使命抓发展;硕果累累展风采,携手同步新时代”。精准扶贫篇:“庚子中华遭大难,抗疫扶贫紧相连;非公企业献大爱,善举赢得交口赞”。疫情防控篇:“冠疫肆虐鼠年春,千古帝乡遭疫情;守望相助非公人,涓滴汇聚大爱心”。
本书内容鲜活、事迹真实,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示非公党建成果的重要参考,旨在全景式记录党建引领非公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永远跟党走》于2020年6月出版后,我备受鼓舞,立志在2023年6月退休前再出一册《党旗迎风飘》,记录非公党建新成果。遗憾的是,2021年6月,我被局党组调整至市委巡察办工作,这一计划暂时搁置。在巡察办的3年里,我没有气馁,始终遵守工作纪律与规章制度,快速适应新角色。工作之余,我总结巡察小组的微故事与好人好事,撰写《在实践中锤炼 在工作中提升 —— 我对巡察工作的感知和领悟》《市委巡察办:牌子“瘦了身” 干部一身轻》等文章,先后刊登;还在巡察工作群里创作即兴小诗,为同事们鼓劲打气,深受大家欢迎。
巡察期间,我还接受市局吴斌局长安排,协助七方市场监管所创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五星级市场监管所”。因曾参与王城工商所AAA所达标工作,我对创建流程较为熟悉,便利用多个周末前往七方所实地调研,很快制定出创建方案与报告(省局领导李文成修改过)。期间,我牵头设置文化墙、挖掘总结劳动模范张林的事迹、整理“枣阳首家个体工商户党支部(七方镇欣贝家俬城党支部)”相关材料,3个月内完成迎检工作指南手册,助力七方所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一致好评。
如今,我已退休1年2个月。岗位虽退,写作之路却从未停歇——我仍坚持用笔记录生活、书写时代。退休后,被特聘为枣阳市政协文史员;是《枣阳军旅将士》编务;撰写的《军政教研平兴中》入选枣阳文史资料《枣阳军旅将士·军中英模》文史专辑;撰写的《援藏干部平兴强》入选枣阳文史资料《枣阳军旅将士·军地英才》文史专辑。
我积极参与枣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活动:今年5月参加枣阳市荆楚文化标识初步遴选调研后,撰写《关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赵湖村“九连墩遗址公园”建设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还先后完成巡察同事张磊的事迹稿《担当铸本色、军地为民路——记枣阳市畜牧产业服务中心干部张磊》、个私协秘书处同事朱爱军的先进事迹稿《三线微光里的“螺丝钉”》。算下来,退休一年多,我平均每月完成1篇文章,既锻炼了脑力,又充实了生活,忙忙碌碌却乐在其中。
回首近60年人生,我虽未写出高深大作,但那篇“火柴盒”大小的新闻稿,却像一盏灯、一个方向盘,指引我走过大半生,给予我无限激励与鼓舞。未来,我仍将笔耕不辍、勤奋学习,争取早日完成《记忆中的爷爷》《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等文稿。(枣阳市市场监管局:唐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