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的夏天,厂区灯火亮到深夜,球馆里却更热闹。铁锤般的呐喊声、震得人心口发烫的鼓点,辽宁沈阳铁西区把第二届“厂BA”推成了全城的热点。一个工人篮球赛,能火到全国,吸引超1亿人围观?有人一开始不信,可当他们看到42支企业队伍拼杀65天,把篮球赛打成了工业文化节、夜市集、旅游秀,才恍然大悟:这不是一般的比赛,这是一个人才舞台。
球场上的“招聘会”。有趣的是,看台上的观众,不只是普通市民。去年有个外地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看了几场比赛后直接找到主办方,说:“你们的拼劲让我想留下来。”网上#厂BA里的机遇#的话题下,专业人士纷纷留言:“原来这里的企业这么有活力?”说白了,这场比赛成了地方的“招聘广告”。球进篮筐的一瞬间,人才的心也往铁西落了地。
赛场是另一块“工牌”。赛场像一面照妖镜,也像一块放大镜。平时在流水线上埋头干活的小李,比赛时却成了队里最靠谱的“指挥官”。进攻怎么布置、队友状态如何调整,他心里门儿清。比赛一结束,企业领导就说:“这小伙子能顶事!”后来小李真的被提拔成了项目负责人。你敢信吗?一个企业的潜力股,居然是篮球场上“被逼出来”的。厂BA成了企业识才、用才的“试金石”。
赛场是“隐形的课堂”。流水线上的小张,以前是个憨厚老实人,话都不多。可自从在厂BA里学会了传球、挡拆,甚至在关键时刻来了一记绝杀,他整个人都变了。看全局、抗压力、敢担当,这些能力慢慢带进了工作里。如今他已经是生产线的组长,带队攻下了技术难关。你说奇怪不奇怪?篮球赛居然把一个“老实人”,打磨成了能挑大梁的“硬汉”。原来汗水和呐喊,就是最好的“培训课”。
让厂子变成“家”。比赛的另一个魔力,是让人心往一块靠。老王刚进厂那会儿,谁都不熟,干活也提不起劲。后来他进了厂BA球队,和队友们一起训练、比赛,夺冠那天,他们抱成一团喊破了嗓子。老王说,那一刻第一次觉得“这厂子像家”。回来上班,他主动揽难题,还提了团队建设的点子。企业顺势给了他晋升机会。汗水换来的不仅是球场上的默契,更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最真切的“黏合剂”。
厂BA哪是单纯的篮球赛?它是人才引进的窗口,是员工成长的课堂,是企业识人的平台,也是留住人的温暖纽带。呐喊声背后,是人才在流动,是企业在蓄能,是地方经济在被点燃。看着铁西球馆里一波又一波的掌声,我总在想:如果更多地方也能搞起这样的赛事,体育是不是就能真正成为地方振兴的火种?(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