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注重给基层干部提供“情绪价值”
时间 :   2025-08-22 22:4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欧邦怀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不仅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更是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的政策和要求如同“千条线”,而基层干部则是穿针引线之人,他们以“一根针”串联起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


基层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中日夜忙碌,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唯恐哪个环节出现差错。有时,他们还会面临领导的不理解,承受着工作与心理的双重“高压”。若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与缓解,不仅会影响干部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抓实基层工作,为基层干部提供必要的“情绪价值”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要满腔热情地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真正的关心关爱,应从生活与心理等多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一方面,主动倾听他们在工作中的困难与心理压力,避免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当基层干部遭遇困境时,不妨通过耐心指点、积极补台、热情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工作干劲。另一方面,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形成“基层干部谈思想顾虑、谈工作困难,单位帮疏导解惑、帮协调解难”的“双谈双帮”长效机制。此外,对于远离家乡和亲人、身处异地的基层干部,更要给予特别的关怀,让他们在异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也必不可少。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应鼓励基层干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摒弃“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对于因改革创新、探索实践而出现的失误,要给予适当宽容,避免过度问责导致干部畏首畏尾。同时,严格执行请休假制度,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统筹有序安排干部休假,确保应休尽休,切实重视干部的身心健康。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定期组织健康体检,还要注重心理健康,将干部身心健康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为干部的心理“排忧解难”。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干部选拔机制同样关键。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与做法,从工作实践和群众口碑中精准识别优秀干部,让优秀基层干部能够脱颖而出,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及时肯定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果与努力,无论是完成重大任务、解决棘手难题,还是服务群众的细微之处。认可不仅仅是口头表扬,更是对他们付出的尊重,能够极大地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对于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要及时给予表彰,通过荣誉证书、奖金等形式予以肯定,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


此外,还应通过在职岗位培训、轮岗培训、内部培训等多元化方式,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提升他们的治理能力与业务素质,增强干事创业本领,强化政策执行能力。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多元共治,为基层干部减压力、卸负担,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尊重与关爱,更是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之举。只有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他们才能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安心工作、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 。(通讯员:欧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