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擦亮乡风文明“底色”,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强化基层自治、创新志愿服务、强化宣传教育,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夯实基层自治,厚植乡风文明沃土。充分运用积分管理制度,由村两委牵头组建“村干部+网格员+村民组长”考核小组,制定标准化考评细则,实行“一户一台账”动态管理,按照月录入评分数据、季度综合评定,对积极参与活动、传播正能量的群众,发放荣誉证书、流动红旗等,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引导党员、村组干、村民代表等群体共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以制度规范村民行为。强化网格管理模式,由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党员、乡村能人等担任联户长,具体负责网格内矛盾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工作。
二是拓展志愿服务,涵养乡风文明底蕴。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组织乡级司法所、派出所、平安办、综治中心开展普法宣讲、移风易俗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走访退役军人、孤残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以拉家常、问冷暖的方式深入交流,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村组织成立“党员先锋队”“致富带头人队”等特色服务队8支,积极开展法治宣讲、森林防火、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发放资料+入户走访+集中宣传”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
三是创新精神培育,焕发乡风文明活力。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邀请优秀党员带头分享身边好人好事,组织群众开展讨论交流、志愿服务实践,让榜样力量转化为自觉行动。用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短视频、双语宣传、墙绘墙画等,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特点制定内容,为老年群体制作水话、侗话等方言版政策解读短视频,为青少年设计趣味墙画科普知识,以“分众化”传播提升宣传精准度与感染力。坚持线上线下同发力,线上通过微信群、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内容,制发移风易俗视频,引导群众树立文明健康的新观念,线下通过摆摊设点、鸣锣喊寨、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仁里水族乡人民政府: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