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党员议事角、楼栋间的红色物业标识、穿梭街巷的党员网格员,这些具象化的党建元素,勾勒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鲜活图景。党的二十大明确“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方向,这场扎根群众生活的治理变革,正深度重塑基层社会的运行逻辑与治理范式。
党建领航定向,凝聚基层治理核心力量。基层治理面临多元利益诉求交织的复杂局面,党组织始终是统筹全局的“主心骨”与“定盘星”。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思想引领,将分散的治理资源有效整合,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治理架构。无论是城市社区的精细管理,还是乡村振兴的系统推进,党组织以强大的凝聚力和统筹力,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核心枢纽,确保治理方向不偏、力量不散。
机制创新驱动,释放基层治理内生效能。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打破传统模式束缚,创新实践层出不穷。“红色物业”深度嵌入社区服务,推动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党建+网格”模式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实现问题精准发现与快速处置;智慧党建平台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响应效率与服务质量。这些创新机制将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激发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
服务为民筑基,厚植基层治理群众根基。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回应群众需求、增进民生福祉。从完善党群服务设施到优化便民服务体系,从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到构建常态化服务机制,党组织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等服务模式,将关怀与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当党员干部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基层治理便拥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乡村振兴赋能,拓展基层治理新维度。在广袤乡村,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筑牢乡村发展的领导核心;通过“双培”工程培育新型农业人才,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活力,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健全村民自治体系,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凝聚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治理与振兴协同发展。
从城市到乡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正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深刻转型。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治理机制、践行为民宗旨、赋能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毛细血管”更加通畅。未来,持续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必将推动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人民政府:赖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