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淬炼政治慧眼,答好对党忠诚的时代命题
时间 :   2025-03-11 20:1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韩玉涛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2025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班式上,陈希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这番论述犹如黄钟大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敲响警世强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早已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象化为应对风险挑战的“防弹衣”、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一是政治能力蜕变的现实挑战。在长三角某开发区调研时,一位党工委书记的困惑颇具代表性:每天处理30余份文件,参加5个以上会议,真正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不足1小时。这种“事务主义陷阱”正吞噬着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数据显示,地市级领导干部年均参加专题政治培训不足72学时,远低于经济管理类课程时长。更值得警惕的是,某省巡视发现,38%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存在网络抄袭痕迹,“政治体检”沦为形式过场。


新型政商关系考验着政治定力。东部某市招商局长坦言:“面对百亿级投资项目,环保红线与GDP增速的天平时常摇摆。”这种价值抉择的纠结,折射出部分干部政治领悟力的薄弱。统计表明,近三年被查处的厅局级干部中,67%在重大决策时存在“重业务轻政治”倾向。


二是政治能力锻造的三重维度。某革命老区创新“情景党课”教学模式,将长征路线数字化重现,使学员身临其境体悟政治信仰的力量。这种沉浸式教育使干部的理论测试优秀率提升40个百分点。在深圳前海,干部们带着“如何突破制度壁垒”的现实课题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让抽象理论转化为改革攻坚的具体方略。


西部某县建立“政治能力量化评估体系”,将“重大决策政治考量”“突发事件政治敏锐度”等指标纳入考核。实施两年间,该县在重大项目风险评估中主动叫停3个存在隐患的投资,避免经济损失超20亿元。这种制度创新推动政治能力从软约束变为硬标准。


在雄安新区建设现场,党员干部胸前的“政治担当二维码”成为亮丽风景。扫码即可查看该同志在征地拆迁、生态保护等任务中的政治表现,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依据。这种可视化监督使83%的受访群众认为干部作风明显改善。


三是政治能力转化的实践路径。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创设“政治能力沙盘推演”,模拟重大决策中的政治风险。某次推演中,参训干部在雄安产业转移项目中,识别出可能影响“千年大计”定位的7类风险,这种实战训练使政治判断失误率下降65%。在数字经济领域,杭州建立“政策政治合规性审查”机制,确保每项创新举措都与中央精神同频共振。粤港澳大湾区推行“政治能力成长档案”,全程记录干部在跨境合作中的政治表现。某副局长在处理涉港澳事务时,创造性提出“制度差异转化”方案,既坚守原则又破解难题,其经验被收录为典型案例。这种实践熔炉锻造出既懂业务又讲政治的新时代干部。在抗击特大洪灾中,中部某省建立临时党支部327个,党员干部佩戴“我是党员”臂章冲锋在前。这种危急关头的政治自觉,使受灾群众转移效率提升2倍,挽救生命财产损失超10亿元。实践证明,政治能力最终要落脚于“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担当。


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犹如航船的压舱石。这个春天,中央党校的琅琅书声与神州大地的奋进号角交响共鸣。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干部能像解读经济报表那样分析政治形势,像钻研专业技术那样锤炼政治本领,便更加坚信:淬火成钢的政治能力,终将转化为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这既是时代的必答题,更是共产党人永不停歇的党性修炼。(廿里堡街道秘书科:韩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