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党课+网格”激活党员教育“神经末梢”
时间 :   2025-11-06 18:1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陆媛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需要通过党组织的强化、延伸与创新做好基层工作。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即必须突破空间局限与形式壁垒,推动教育阵地向基层一线延伸,让党员教育深度融入基层土壤、贴合党员需求。


推动党员教育从“固定”向“流动”转型。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面临党员分布零散、职业类型多元、集中学习组织困难等现实挑战,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配。要通过搭建“指尖课堂”、开设“小哥学堂”,以“点单式”推送学习内容、“送学式”覆盖重点群体,有效破解难题。以创新举措打破党员教育的时空限制,将“固定化课堂”转变为“移动式学堂”,将“被动式接受”转化为“主动式汲取”,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直达基层党员群体。


实现党员教育“成果”向治理“效能”转化。党员教育的最终成效,需在基层实践中检验,在服务群众中体现。要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网格长,引导党员在移风易俗推进、村规民约修订、民生诉求响应等基层治理重点工作中主动担当、带头作为,正是党员教育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鲜活案例。基层党组织唯有将理论学习与网格服务、民生实事紧密结合,让党员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锤炼党性修养、提升履职能力,才能让党员教育真正“活起来”“实起来”,为基层治理持续注入红色动能。


推动“党课+网格”模式走深走实。需健全“学、练、干、评”的闭环机制,防止形式化、走过场。一方面,要优化党课内容供给,围绕网格治理中的社区矛盾调解、农村环境整治、民生政策落实等设计课程,邀请有网格经验的老党员、基层干部担任“讲师”,用“身边事”讲清“大道理”;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员在网格中的服务时长、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作为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让党员既有学习的“压力”,又有干事的“动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党课+网格”不仅成为党员教育的创新模式,更成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活力。(丙梅街道青平社区:陆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