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动态在医保窗口干了一年以来,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参保群众,听他们讲最多的就是“报销怎么这么难”、“政策能不能说清楚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觉得应该以这“三个新”作为我们业务基础“学习教育有新收获,整改落实有新成效,服务群众有新作为”,说到底,就是要把我们医保窗口的“专业”和“服务”实实在在地结合起来,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变化。
一、学习教育有新收获:从“照本宣科”到“政策通”,面对询问心里更有底了。
以前群众一来窗口,问的具体问题千奇百怪,常常还是被问住,只能回复“按政策规定办”,具体规定哪条哪款,一时半会儿还真翻不出来。现在不一样,自己逐渐去“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比如,学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不再是简单告知群众可以办,而是组织我们模拟各种情况:急诊未备案怎么办、长期居住如何认定、报销比例差异在哪。我们还针对群众常问的“为什么目录内药品还不能报”等问题,深入学习了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现在,面对群众的疑惑,我能把政策背后的“所以然”用大白话讲清楚,而不是冷冰冰地甩一句“规定就是这样”。这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收获,让我在接待每一位群众时,手里的“政策工具”更趁手,心里的底气也更足了。
二、整改落实有新成效: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办事流程真的顺畅了。
整改落实,关键看群众办事方不方便。我们之前收集意见,群众吐槽最多的就是“证明材料多”、“来回跑趟累”。比如,办理个医保关系转移,需要来回盖章;报销医疗费,材料不齐就得再跑一趟。现在,一方面,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引导群众通过APP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家庭共济账户绑定等业务。另一方面,在我们窗口内部优化流程,比如推行“一次性告知单”和“容缺受理”,对于非核心材料缺失的,允许先办理后补交。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之前一位大爷来为在外地住院的老伴办理报销,因为少带了一张费用明细,按照以前他得再跑一趟。现在我们通过“容缺受理”,让他把材料拍照传给我们就算完成了,大爷当时那个感激的眼神,让我觉得所有的折腾都值了。这种“新成效”,就是把过去那些让群众“窝火”的环节真正捋顺了,让“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落到了实处。
三、服务群众有新作为:从“被动解答”到“主动提醒”,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过去在窗口,我们的角色更像是“答题机器”,群众问什么,我们答什么。现在,我们的服务理念在悄悄改变,开始尝试“向前一步”。比如,我们看到有群众来办理大病报销,会主动多问一句,了解一下他后续的治疗和费用情况,适时提醒他相关的救助政策;看到年轻父母来给孩子参保,会主动介绍一下医保电子凭证的便利用法。这种“新作为”,就是从柜台的“经办员”转变为群众的“医保管家”。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每当因为我们的主动提醒,帮群众避免了报销麻烦或者节省了医药费时,那种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是完成任何考核指标都无法比拟的。这份沉甸甸的获得感,让我对肩上这份“医保人”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而言之,“以学促干,以改促优”对我们窗口人员来说,不是一句空话。 它体现在我们能把政策吃得更透,解答群众问题时更从容;它体现在我们能把流程优化得更简,让群众办事更顺心;它更体现在我们能真正站在群众角度去想问题,让医保服务带着温度。我将继续在我的三尺柜台上,用专业的政策和暖心的服务,践行这份担当,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感受到医保改革的实效。(榕江县乐里镇人民政府:阳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