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植根人民 久久为功 基层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时间 :   2025-09-29 21:3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白小莲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在基层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在直接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树立和践行怎样的政绩观,不仅关系到一方发展、百姓福祉,更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长治久安。广大基层干部身处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政绩观,是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基本功。


一、深刻领会正确政绩观的核心要义,把准“为谁创造政绩”的根本方向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我们创造的一切政绩,最终评判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基层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要警惕那种“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错误倾向,坚决反对为了个人升迁、博取名声而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真正的政绩,是那些能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好处的实事、好事。


(二)必须对历史负责。政绩不仅要经得起当下实践的检验,更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基层工作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的特点,很多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其效果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现。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境界,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甘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为后代负责,为长远发展奠基。那些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的所谓“政绩”,最终会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二、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实践要求,明确“创造什么政绩”的丰富内涵

(一)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基层干部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科技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同时,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创造增进民生福祉的政绩。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基层干部要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符合实际、更贴近民心。


三、努力掌握创造过硬政绩的科学方法,解决“如何创造政绩”的现实路径

(一)深入调查研究,使政绩符合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基层干部要大力弘扬“蹲下去看清蚂蚁”的精神,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避免“拍脑袋”决策,防止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调查研究要常态化、制度化,成为谋划工作、制定政策、推进落实的基本功。


(二)坚持实事求是,使政绩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基层干部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不脱离现实。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汇报工作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报喜也报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具体成果上。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如何评价政绩”的鲜明导向

(一)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加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基层治理、风险防控等工作的权重。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实行差异化考核,避免“一刀切”。


(二)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方法。要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注重近距离、多维度考察干部。要扩大考核民主,增加群众评价权重,把“官评”与“民评”结合起来,真正把评判政绩的权力交给群众。要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考核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广大基层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干,努力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政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坚实的基层力量。(雅水镇:白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