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用上电子讲义,到底是为了省几张纸,还是为了省点心?在青岛,这不是“纸换屏”的表面文章,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作风转变。
2025年,青岛出台了《关于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若干意见》。两个字:节俭。少摆花架子,不发“纸片片”,讲义直接进了平板屏。市发改委算了一笔账:培训经费一年少了18%,少用的纸张能装两辆卡车。表面上是抠,实际上是抠掉了虚的,抠出了实的。
但问题来了,节约不能变味。电子讲义上线了,可有人还是打印纸质材料,有人平板放在一边,连翻都不翻。嘴上说是“双保险”,实际上给形式主义披了件“电子外衣”。技术好不好用,不在技术,在不用心。意识不到位,节约只能停在纸面上。
治理提效,不在设备“换代”,在观念“升级”。青岛没有喊口号,而是动了制度:党性教育、干部轮训都在市内办,领导干部带头轻装上阵;年轻干部培训少点排场,多点真功夫。信息化不再是摆设,而是硬指标。结果很直观,2025年,科级干部参训率95%,信息化考核通过率逼近九成。培训不只是“上线”,而是真正“上心”。
一块屏幕,不只是屏幕,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干部的素养,也能照见治理的水平。后台能看出谁学了、学了多少,过程一清二楚;印刷、运输一省再省,碳排放下降25%;干部还能用碎片时间自学,效率更高、方式更多。这笔账,不只是账面漂亮,更推动了“党建+治理”的融合。
节约能不能落地,不看说得多响,要看做得多实。技术要给力,干部也得跟上;设备能更新,作风更要升级。只有当节约成了习惯,数字成了常态,服务群众的脚步才会走得更快、更稳。
归根到底,这不是讲义的胜利,而是理念的进步。青岛这笔账,算的是钱,更是能力,是效能,也是民心。(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