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年砥砺奋进,地区社会保障事业实现从 “零的突破” 到 “体系健全” 的历史性跨越,而人社服务窗口作为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始终以便民利民为导向,见证并推动着 “民生安全网” 越织越密、越扎越牢。
自治区成立初期,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统一,人社窗口服务范围有限,仅少数企业职工能通过窗口享受基础劳动保障待遇。改革开放后,随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制度相继建立,窗口服务逐步扩面,成为群众对接社保政策的重要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保制度改革驶入 “快车道”,人社窗口也同步开启智能化转型,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更有效率。
“2009 年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时,村民们攥着现金来窗口参保的场景,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地区社保中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科科长韩芳学的回忆,道出了窗口服务的时代变迁。从 2011 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落地,到 2015 年两项制度并轨,人社窗口始终站在服务前沿:过去手工登记、现金缴费的繁琐流程,如今已升级为 “手机认证 + 刷脸办理” 的便捷模式;参保人数从最初的几万人增至 112 万人,基础养老金从 55 元提高到 216 元,每一项数据变化的背后,都离不开窗口服务的精准对接。
如今,地区人社窗口以 “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 为目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推动社保服务从 “能办” 向 “好办”“快办” 转变。从政策咨询 “一口清” 到业务办理 “一次跑”,从线下窗口到线上平台的无缝衔接,人社窗口用便民举措让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为地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基层活力。(阿克苏地区社保中心:冉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