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下,老年助餐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山东财经大学团队对德州社区食堂的调研,为我们展现了老年助餐服务“去悬浮化”的生动实践,其中低盐餐定制、无障碍环境等细节设计,彰显着对老年人“适老化尊严”的深度关怀,而部分地区助餐项目沦为“打卡工程”的现象,则警示着我们政策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弊端。构建“政策 - 家庭 - 市场”三维资源整合模型,是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德州社区食堂的实践,体现了对老年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细致关怀。在饮食健康方面,考虑到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食堂推出低盐餐定制服务。依据相关标准,每道菜盐用量不超过3克,用天然调味料如葱姜蒜等替代部分盐,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口味需求,又保障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每周推出至少5种低油低盐特色菜品,提供低油低盐的汤品,每天不少于1种,让老年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摄入均衡的营养。在环境适老化方面,食堂进行了全方位的无障碍改造。从选址上,远离污染源,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厨房面积按就餐人数合理规划,人均不少于1.5平方米,墙面采用易清洁、防霉的材料,天花板密封性好,配备高效的通风设备和充足的照明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卫生的就餐环境。此外,食堂还安装了空调,统一购置餐桌椅、餐具、消毒柜等设施,让老年人在就餐过程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然而,与德州社区食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地区的助餐项目沦为了“打卡工程”。这些地区在推进助餐服务时,只注重表面的数量和形式,而忽视了实际的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一些助餐点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些基本的食物,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口味、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助餐点甚至出现食物浪费、卫生不达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就餐体验和对助餐服务的信任。这种形式主义的助餐项目,不仅没有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违背了助餐服务的初衷。
为了实现老年助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政策-家庭-市场”三维资源整合模型势在必行。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德州市印发的《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方案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目标任务,为老年助餐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助餐服务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助餐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在家庭层面,要充分发挥家庭在老年助餐服务中的作用。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助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可以建立家庭志愿者队伍,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助餐服务。在市场层面,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设和运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到老年助餐服务中来。例如,德城区采取房租减免、优惠水电费等措施,引入市场力量建设和运营助老幸福食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可以推广“中央厨房 + 社区食堂”的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配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德州社区食堂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部分地区助餐项目存在的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构建“政策 - 家庭 - 市场”三维资源整合模型,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老年助餐服务的“去悬浮化”,让政策善意真正穿透最后一米,重新定义公共服务的人本价值刻度,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幸福、尊严的晚年生活。(庆云镇:宗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