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时间 :   2025-09-03 22:4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玉雪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作风建设不是飘渺的理论说教,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锤炼;不是闭门造车的孤芳自赏,而是扎根群众的深厚滋养;不是一团和气的自我麻痹,而是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每名党员的行动指南、力量之源和政治本色。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知行合一中夯实作风根基。作风建设首在务实,重在实践。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但若脱离实际,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真正的优良作风,必然源于对客观实际的深刻把握,并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中。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满足于“纸上谈兵”、空喊口号,更不能将理论学习当作“装点门面”的摆设。要将科学的理论、上级的指示精神与单位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实际情况,找准问题、辨明方向、制定措施、推动工作,确保各项举措符合客观规律、能够解决真问题、取得真实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作风建设的每一步都踩在坚实的大地上。


二、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在服务奉献中彰显作风本色。作风建设的价值归宿在于人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风是否过硬,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真话、察实情、解难题,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办法。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和作风好坏的最高标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创新和改进群众工作方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真心实意的服务,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情感,净化思想,锤炼党性,使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成为一种工作方法,更成为一种政治本色和作风常态。


三、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自我革命中实现作风淬炼。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必须依靠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不断发现问题、修正错误、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坦诚相见、敢于直言的良好氛围。要勇于自我解剖,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党章党规党纪、先进典型和群众意见,反躬自省,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敢于动真碰硬,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真诚的相互批评,指出问题、帮助改进,消除误解、增进团结。要有闻过则喜、知错即改的胸襟和行动,对批评意见和发现的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一抓到底、务求实效。通过经常性的“政治体检”和“思想除尘”,及时清除作风上的“政治微生物”,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实现作风的持续转变和境界的不断提升。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唯有将理论扎根于实践的沃土,将脚步迈向群众之中,将镜鉴对准自身问题,方能锻造出经得起考验的过硬作风,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庆云县徐园子乡人民政府党建办:张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