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根本遵循和关键路径,能够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一核心,才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实基础。
建强组织根基,夯实治理“桥头堡”。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 “主心骨”,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基础工程。要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向网格延伸、向楼栋覆盖,把支部建在最贴近群众的地方,确保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明确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形成党组织牵头、各方协同的治理架构。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群众信赖的领导核心。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解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责边界,确保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创新治理载体,激活服务“动力源”。有效的治理载体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要构建“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基层治理网格与党建网格深度融合,实现“一格一支部、一格一队伍”,通过网格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开展便民服务,实现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推进“数字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搭建线上治理平台,实现政策宣传、事项办理、问题反馈等功能集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将组织生活与治理实践相结合,通过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党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提升服务实效。
凝聚共治合力,构建治理“同心圆”。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发力。要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力量,形成党组织引领、多元参与、优势互补的治理共同体。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畅通各方沟通渠道,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和受益者。强化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推动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培育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引导其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等,弥补政府服务短板。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氛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灵魂。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夯实组织基础、创新治理方式、凝聚共治合力,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收获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政府:谭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