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汛期,防洪防涝工作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中之重。而基层政府作为防洪救灾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防洪工作需构建“预防、响应、重建”的全链条体系,通过三步联动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前置预防,织密隐患排查网。汛期来临前,需建立科学严谨的排查机制。组织水利、地质、村镇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辖区内水库、河堤、低洼地段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检查,建立隐患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同时,修订完善村级防洪预案,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点,储备编织袋、抽水泵等应急物资。通过村内广播、微信群等渠道普及防汛知识,每季度组织群众参与转移演练,让避险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应急响应,激活快速处置链。接到预警后,立即启动应急指挥体系,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按照“提前转移、主动避让”原则,对危房户、地灾点群众果断采取转移措施,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组织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巡查河堤、疏通沟渠,利用无人机监测汛情变化。开通防汛热线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回应群众求助,协调消防、医疗等力量处置突发险情,形成上下联动的应急处置合力。
三是灾后重建,构建恢复保障网。洪水退去后,迅速开展灾情统计和评估,优先修复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抢救农作物,协调保险机构简化理赔流程,降低群众损失。对受灾房屋进行安全鉴定,统筹资金支持重建修缮,同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免次生灾害发生。通过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等方式安抚群众情绪,结合乡村振兴规划优化灾后重建布局,提升村庄防洪抗灾能力。(榕江县栽麻镇人民政府:周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