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12345工单基层办理难题需重视
时间 :   2025-07-28 21:5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吴东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倾听群众、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群众反映的问题连续几次未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需重视。


一是跨部门协调难,解决周期长。部分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多种政策法规,解决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协调和处理。例如,小区周边道路因缺乏排水设施,每逢雨季就严重积水,影响群众出行。该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涉及市政规划、城建部门、水务部门等多个单位,不仅需要重新设计排水方案,还涉及施工审批、资金调配等问题。由于各部门之间协调存在一定难度,从问题受理到初步方案制定,再到最终施工完成,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二是12345被滥用,不合理诉求挤占资源。12345公共服务热线并非“无所不能”,其核心是受理非紧急诉求和一般性咨询,涵盖经济、市场监管等领域,但不能替代职能部门法定职责。然而,在“全天候服务”“事事落实”的要求下,热线出现权责模糊问题,恶意拨打、资源挤占现象增多。一些“奇葩”诉求出现,如机场凌晨航班影响睡眠,建议调整飞机航线;希望热线帮忙找份工作,要求有五险一金等。正如网友吐槽“这是便民热线,不是许愿池”,这些不合理的诉求挤占了真正民生问题的响应资源。三是考核标准固化,基层压力大。部分地区在考核机制中将“群众满意度”单一化作为核心甚至唯一标尺,形成了“只要不满意就追责”的导向。同时,为追求所谓的“高效”管理,多地政府对“12345”投诉处理实行统一的标准和时限要求。无论投诉事项的大小、性质差异,基层工作人员都被硬性规定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回复与处理。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的时限计算包含节假日在内,并未区分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建议:一是明确权责清单。在热线平台系统中对跨部门诉求自动标注牵头部门和协同流程,明确“谁牵头、谁配合、谁督办”,确保问题对接无空档。二是不必苛求“每单必解决”。考虑到不合理不合规的诉求,允许12345对其说“不”,这不是对群众需求的推诿,而是对热线运转效率的提升。三是健全容错机制。对基层在合理履职范围内因客观条件限制未达预期效果的诉求,经核查无失职渎职行为的,不予追责,鼓励基层如实反馈问题、积极推动解决。(仁里乡:吴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