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织密监测网·筑牢帮扶堤·动态守底线
时间 :   2025-07-27 22:2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吴永福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福祉的“国之大举”。从维护好全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系统,到推行“小程序+大数据比对”监测帮扶,从“应纳尽纳”的精准识别,到“一户一策”的因户帮扶落实措施,一张以守牢底线的“监测帮扶网”正加速织密撒开。这将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砝码”,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奠基石”。


目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规模性返贫是首要任务。以往帮扶模式往往依赖“事后补救、部门预警”,存在滞后性、帮扶不及时。现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的建立,通过大数据比对、基层网格员排查、群众自主申报等多种监测渠道发现预警线索,实现监测对象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监测体系。


监测是为了帮扶而立的手段,帮扶是守住底线的核心。当前,帮扶政策已从“单一”转向“多项”:产业帮扶中,生猪养殖、种植业等项目让脱贫户“家门口就业”;就业帮扶里,公益岗位、劳务输出为低收入群体增收新通道;教育医疗保障上,“雨露计划”“先诊疗后付费”等制度全面阻断贫困的衍生。我省开发“防贫返贫监测帮扶”小程序,困难群众扫码即可申请监测帮扶,政策落实全程有据可依,让帮扶更精准、更便捷。


防止规模性返贫非一日之功,需要构建长效制度保障体系。不仅,要完善“监测—帮扶—评估”机制,确保帮扶措施动态跟随风险变化;更要需强化基层治理能力,通过“积分制”“流动旗”等激励措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只有通过政策加群众方能守牢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发生。


监测帮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有些地区,通过“强村公司”带动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有些地区则是利用易地搬迁社区配套建设产业园,让脱贫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些实践印证:监测帮扶不仅是“防滑垫”,更是“登高梯”。唯有将帮扶政策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战略深度衔接,推动资源向农村倾斜、要素向乡村流动,方能激活共同富裕的“一池春水”。


动态监测如“探照灯”,照亮返贫风险暗角;精准帮扶似“及时雨”,滋润困难群众心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监测网,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筑牢帮扶堤,方能让共同富裕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这既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必然要求!(贵州省榕江县水尾乡人民政府:吴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