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摆摊作为激活乡村消费、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在各乡镇焕发出独特魅力。如何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同频共振,让小摊位释放大能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秩序为基:绘就规范有序的乡村市集新图景。街道秩序是便民摆摊的“生命线”。街道办坚持“疏堵结合、规范引导”原则,划定专门摆摊区域,明确经营时段和经营范围,避免“游击战”式摆摊造成交通拥堵。执法人员化身“秩序维护员”,既严格管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行为,又耐心向摊主讲解规范要求,引导商户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如今,整洁的摊位排列有序,行人车辆通行顺畅,昔日杂乱的集市变成了展示乡村文明的窗口。
干群同心:共筑互助共赢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干部群众的良性互动是便民摆摊的“助推器”。乡镇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倾听摊主诉求,帮助解决水电接入、摊位规划等实际困难。针对部分困难群众,通过优先安排摊位、减免管理费用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创业增收平台。摊主们则以诚信经营回馈社会,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志愿活动。这种“干部服务群众、群众支持干部”的和谐氛围,让便民摆摊成为连接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疏堵并举:破解占道经营的乡村治理老难题。合理处理占道摆摊问题,考验基层治理智慧。各乡镇在“堵”上出硬招,对主干道、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加强巡查,杜绝违规占道行为;在“疏”上求实效,利用闲置空地、文化广场等资源,打造“潮汐式”市集和临时便民点,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同时,建立摊主“红黑榜”制度,对遵守规则的商户给予表彰,对屡教不改者取消摆摊资格,形成“依规经营光荣、违规占道可耻”的鲜明导向。
产城融合:激活美丽乡村的业态发展新动能便民摆摊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催化剂”。各乡镇将摆摊经济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相结合,推出“侗布刺绣展销”“香猪美食街”等主题摊位,让游客在体验民俗文化的同时,购买地道农特产品。摊主们自觉使用环保包装,减少垃圾产生,助力“美丽庭院”“清洁家园”建设。小摊位带动大产业,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各乡镇的便民摆摊实践,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缩影。它以秩序为保障、以和谐为纽带、以规范为路径、以美丽为目标,让乡村市集既充满“烟火气”,又彰显“文明范儿”。未来,只要持续优化管理、凝聚干群合力,小小的摊位必将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让苗乡侗寨的“烟火气”升腾起更加美好的生活希望。(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人民政府:石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