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和国家政策直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推进基层减负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关键意义。我们需以务实之举,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以学促知,筑牢思想根基。中央八项规定是党员干部的纪律红线与行为准则。基层干部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学习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专题党课,邀请专家学者、纪委干部等进行深度解读,从理论高度把握其内涵。同时,进行案例剖析,选取本地或其他地区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层层分析背后的思想根源,以真实教训敲响警钟。还可组织警示教育,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在学习中,要原原本本学规定、逐字逐句悟精神,深刻领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轻车简从、务实为民”等核心要义。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指南。比如,针对村级公务接待可能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制定标准,严格控制成本;推行“无纸化办公”,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提高办公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以“小切口”推动作风“大转变”,确保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以查促改,祛除作风顽疾。基层干部身处群众身边,其作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贯彻八项规定,必须有敢于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的勇气和决心。要推行“合并开会、下沉调研”机制,将相关会议整合,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鼓励干部多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倡导“一线工作法”,把会议开到田间地头,把政策送到群众心头,让干部在与群众接触中了解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依托中央八项规定细化基层“负面清单”,针对村级接待“打白条”、惠民补贴“打折扣”等问题,建立群众点题、纪委督办、部门整改的联动监督机制。推广“阳光三务”数字化平台,实现村集体“三资”变动等关键事项实时公开,让群众“指尖监督”成为常态,杜绝权力寻租空间,祛除作风顽疾。
以行促效,厚植为民情怀。基层干部须将八项规定精神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坚决杜绝“官架子”“走过场”等不良作风。要主动走进群众家门,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话”宣讲政策,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项目资金群众议、建设进度群众督”,让群众充分参与项目决策和建设过程,确保项目符合群众利益,杜绝“面子工程”。在民生保障中,精准了解困难群众需求,主动帮助解决生活难题,如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信息、申请救助补贴等,让民生保障政策落到实处。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作风的标尺,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同时,完善对基层将为民服务成效纳入考核体系,让真正踏实肯干的干部得到认可与重用,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持以学促知、以查促改、以行促效,正确把握“应减之负”与“应担之责”、“应放之权”与“应赋之能”、“减负之量”与“减负之质”的关系。让基层干部摆脱形式主义束缚,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基层工作中,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莱西市南墅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