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 “水土不服” 问题,其中生活方式的 “温差” 带来的不适,如同横亘在年轻干部与基层之间的一道坚冰,阻碍着他们真正融入基层、扎根基层。若想让年轻干部在基层 “热” 起来,就必须打破这层 “温差” 坚冰。
年轻干部从城市来到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活条件的落差是直观的挑战。过去,在城市中便捷的交通、繁华的商圈、丰富的娱乐设施环绕,而农村的道路可能崎岖不平,购物需要走上好一段路,夜晚除了偶尔的犬吠,只剩寂静。简陋的居住环境、匮乏的文娱活动,都让年轻干部难以适应。部分年轻干部甚至因为无法忍受农村相对较差的卫生条件,不愿深入农户家中;不习惯农家饭菜的口味,顿顿叫外卖,与村民的生活渐行渐远。这种生活上的不适应,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状态,更在无形之中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使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生活方式的 “温差”,究其根源,在于年轻干部与基层群众生活场景的巨大差异,以及对基层生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进入基层前,不少年轻干部对农村生活的认知仅停留在书本或网络上的片面信息,憧憬着 “田园牧歌” 式的美好,却未料到现实中的琐碎与艰辛。当理想照进现实,面对生活的落差,心理防线便容易崩塌。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年轻一代习惯了便捷、舒适的生活模式,骤然切换到基层,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打破这层 “温差” 坚冰,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基层单位可以在硬件设施上进行改善,为年轻干部提供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如热水器、网络等,让他们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还可以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年轻干部的业余生活,增进他们与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融洽的氛围。
对于年轻干部自身而言,要主动放下身段,积极融入基层生活。主动学习方言,参与村民的日常活动,从一起劳作、一起吃饭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与村民的朝夕相处,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与困难,将生活上的 “温差” 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就像某位扎根基层的年轻干部,初到农村时也不适应,但他主动参与村里的红白喜事,跟着村民下田劳作,渐渐学会了方言,掌握了与村民打交道的技巧,不仅适应了农村生活,更成为了村民信赖的贴心人。
当生活方式的 “温差” 坚冰被打破,年轻干部才能真正 “热” 起来。他们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倾听民声,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融入基层建设中。只有让年轻干部在基层生活得舒心、工作得顺心,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农村这片广阔天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贵州省从江县下江镇人民政府:龙珍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