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思政教育要提升“认可度、饱和度、满意度”
时间 :   2025-11-20 19:0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蔡佳伟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工作中,要坚持以“认可度、饱和度、满意度”为标准,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聚焦内容深度,契合需求实际,提升思政教育“认可度”。内容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只有内容有深度、契合党员干部需求实际,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可。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把理论的来龙去脉、内在逻辑关系清晰呈现,引导党员干部从理论根源上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他们明白理论不仅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更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例如,在讲解新发展理念时,深入剖析其提出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具体要求,使党员干部能够准确把握其精髓要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困惑。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党员干部面临的工作难题和思想问题各异,思政教育不能“一刀切”“一锅煮”。要深入调研,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面临的产业发展瓶颈、在基层治理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化解难题、在科技创新领域碰到的技术攻关障碍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迷茫等思想情绪。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将思政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用理论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思政教育对工作和自身成长的重要价值,从而提升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


创新形式维度,拓宽教育渠道,提升思政教育“饱和度”。形式是思政教育的载体,丰富多样的形式能够拓宽教育渠道,让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传递给党员干部,提升教育的“饱和度”。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线上,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发微党课、短视频课程等,利用碎片化时间,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思政教育。比如,制作关于党史故事、先进模范事迹的短视频,以生动形象的画面、简洁明了的讲解,吸引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同时,借助直播平台开展线上讲座、互动交流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党员干部能够参与其中,与专家学者、优秀党员代表实时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线下,创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观摩、现场体验,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党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和伟大成就,强化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学习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还可以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设置如信访接待、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场景,让党员干部在模拟实践中运用所学思政理论,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从多个维度拓宽思政教育渠道,使党员干部全方位、沉浸式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提升教育的“饱和度”。


强化实效力度,注重成果转化,提升思政教育“满意度”。实效是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只有将思政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赢得他们的满意。建立健全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要考核党员干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核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思想作风转变情况等。通过日常工作观察、群众评价、工作业绩评估等多维度考核,全面客观地评价思政教育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将所学的思政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鼓励他们在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党的宗旨,主动担当作为,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党员干部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这些实际行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成效的提升,同时也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思政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对思政教育感到满意。此外,对在工作中积极践行思政教育要求、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成果的转化,提升党员干部对思政教育的整体满意度。(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委组织部:蔡佳伟)